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心理健康 >> 行为心理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为何吐槽盛行?把握好尺度
2015-04-26阅读:9511 学员编辑 收藏

“吐槽”,早已成了时下流行的聊天方式:大年三十在网上吐槽春晚,闺蜜相互吐槽各自单位里的奇人异事,同事间吐槽房价太高,甚至连不靠谱的相亲对象都是吐槽对象……吐槽不仅是朋友间互诉衷肠的方式,更成了现代人排解烦恼的一种渠道。

提起“吐槽”一词,人们眼前会浮现出吃了不干净的东西而反胃的表情,形象代表了排解心中不快和烦闷的一种方式。适度吐槽本身不会带来“负能量”,略带诙谐的表达反而会让沉重的谈资变得有趣,让人一吐郁闷,得到安慰。

工作的苦恼、生活的无奈总要有个发泄渠道。吐槽类似发牢骚,但又不同于抱怨。抱怨像口臭,影响听众的心情,而诙谐的吐槽却能带来听相声般的欢乐。吐槽还是彼此获得认同的一种方式。对于无力改变却又不吐不快的委屈事,吐槽加自嘲能改善心情、解除尴尬。吐槽还是对社会热点的民意表达,人人都能说出自己的观点。

不过,在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很多事都被娱乐化了,导致人们对不公平、不开心的事情也抱有一定的娱乐心态,所以才有了那句“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说出来让我们都开开心”的段子。但吐槽也体现出社会的浮躁。有些人遇事不去想办法解决,而是张嘴吐槽,就像自欺欺人的孔乙己。如果团队里人人都只顾吐槽,动嘴的人多了,做事的人少了,负面情绪也会逐渐蔓延开来。因此,就一些娱乐八卦、社会热点吐槽无可厚非,涉及到工作、生活、人际关系的处理,还是要多动脑,建设性地加以解决。另外,吐糟时不要用力过猛,过于偏执,言辞激烈,以致变成抱怨、控诉或“祥林嫂”式的倒苦水。吐槽最好对事不对人,比如吐槽一部不喜欢的电影,不要攻击演员或导演,可以调侃剧情,用轻松的言语表达不满。被吐槽者也要掌握好分寸。如果对方仅仅是开自己的玩笑,即使开重了些,也不要一句话噎死人。若对方言辞中有人身攻击的倾向,不妨温和但直接地指出来。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