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心理健康 >> 行为心理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周末爱宅?患上了“休闲病”
2015-04-24阅读:9217 学员编辑 收藏

每年放假安排时间表出炉时,都有很多人抱怨假期少,调休打乱生物钟。可真有了假期,人们又不太会利用来之不易的休闲时间。

近日,央视财经频道发布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人每天的休闲时间平均是2.55小时,较3年前的2.16小时有所增加,但仍只有发达国家的一半。除去工作和睡觉,休闲时间每天不足1小时的占1/4,只有1~2小时的超过两成,还有近一成人一点休闲时间也没有。从休闲方式来看,中国人2/3的休闲时间是静态的,1/3的休闲时间是消极的,而且户外休闲活动很少,上网、看电视成了主流。

许多人一放假就无所事事,将时间消磨在上网、看电视上。随着家庭结构转变,这个时代的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被关注、被认同、获得存在感。广大年轻人在长辈的密切关注下成长,更容易感到孤独。如今的时间被堵车、挤地铁等切得零零散散,拿起手机刷刷微信、微博,能够满足这些社会化的需要。而朋友的“点赞”就像逗小朋友玩的糖果一样,时不时哄你开开心。

还有人把休闲与工作对立起来,认为休闲是“闲生是非”、“玩物丧志”,把有假不休、超负荷工作看作成功人士的“标配”。如果没在工作,就会心生负罪感和空虚感,甚至因焦虑和自责而失眠。中青年科学家、企业家、创业者因忽视休闲的调适作用,不堪重负导致过劳死、抑郁自杀的悲剧也频频发生。

更有不少人得了“休闲病”。荷兰心理学家艾德·温格霍特教授发现,有人平时工作马不停蹄,到了周末、假期或工作压力刚解除时,就会出现恶心、头痛等症状。《生命时报》曾做过一项6000人的调查,其中六成人在假期会出现各种不适。研究表明,压力水平与个体的动力或绩效曲线呈倒“U”型关系,即持续过重的压力不仅降低动力和绩效,还会导致心理扭曲、身心受损、行动失范。而且,网络社交给不了我们面对面交流的全部信息,而拥抱、握手、亲吻、搭肩等肢体接触被证实有助改善情绪。最新研究表明,人与人接触时会散发出一种信息素———费洛蒙。人类通过嗅觉等接收它,达到舒缓压力、调节情绪等作用。

当身体拼命向前冲的时候,要学会停下来,享受休闲带来的愉悦感。双休日、节假日,不妨抛开手机,丢掉枕头,试试心理学家推荐的7种积极的心理休闲方式吧。

1.程序式休闲。就像四季交替可以调节人的植物神经一样,每天做到忙中有闲、张弛有度,也能及时调节精神紧张度。如每天工作1小时左右,安排几分钟活动身体,跟同事讲笑话。

2.转换性休闲。长期陷入某个难题中无法自拔,以致茶不思饭不想、思路狭窄时,不妨看看电影、读本小说、欣赏书画音乐作品等,不仅能缓解精神疲惫,还可能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3.互动性休闲。闲暇时去掉任何伪装,与志同道合的友人、伴侣谈心,彼此益智养心,让真挚的情感滋润和调节心境,使“一个痛苦变成半个痛苦,一个快乐变成两个快乐”。

4.怡情性休闲。静坐调息,静纳百川,如坐在自家阳台或庭院里,悠然欣赏和感知自然,或走出书房、办公室,忘却工作、生活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寄情于山水之间,放松与释放压力,进而产生新的感悟,而且性情也可以逐渐变得平和、温雅。

5.恣情性休闲。做自己最想做的事,任性一把,让平时受到压抑的个人潜能和兴趣得以发挥,形成兴奋点,排解不良情绪。

6.宣泄性休闲。写点文字,让情感从笔尖倾泻而出;去KTV纵情放歌,吼出心中不快;通过爬山等运动使身体极度疲劳,放松绷紧的神经。

7.刺激性休闲。出现疲劳综合征的症状,如身体疲惫、心情压抑、缺乏激情时,试着暂时改变现在的生活状态,出去旅游,感知一些从未有过的美好心境,接受一些意想不到的心理冲击,使精神振奋起来。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