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心理健康 >> 行为心理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判断说谎方法
2015-09-06阅读:9483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看肢体语言是判断说谎方法之一,判断说谎方法还有观察对方眼神,判断说谎方法有很多种。

【判断说谎方法】人们说谎原因

撒谎判断

我们只要了解人说谎时最爱做的几个肢体动作,就可以判断出这个人有没有撒谎。

动作一:用手遮住嘴巴

下意识地用手遮住嘴巴,表示撒谎者试图抑制自己说出那些谎话。有时候人们是用几个手指或紧握的拳头遮着嘴,但意思都一样。有的人会假装咳嗽来掩饰自己遮住嘴巴的手势。

动作二:触摸鼻子

触摸鼻子的动作一般是用手在鼻子的下沿很快地摩擦几下,有时甚至只是略微轻触。说话者触摸鼻子意味着他在掩饰自己的谎话,聆听者做这个手势则说明他对说话者的话语表示怀疑。

科学家发现,当人们撒谎时,一种名为儿茶酚胺的化学物质就会被释放出来,从而引起鼻腔内部的细胞肿胀,导致鼻腔的神经末梢传送出刺痒的感觉。

动作三:脸转向别处

在试图掩盖一个弥天大谎时,很可能会把脸转向别处,以躲开听话人注视的目光。

动作四:拉拽衣领

撒谎会使敏感的面部与颈部神经组织产生刺痒的感觉,于是人们不得不通过摩擦或者抓挠的动作消除这种不适。这种现象不仅能解释为什么人们在疑惑的时候会抓挠脖子,它还能解释为什么撒谎者在担心谎言被识破时,就会频频拉拽衣领。宋洋动作五:抓挠脖子

抓挠脖子的动作是:用食指(通常是用来写字的那只手的食指)抓挠脖子侧面位于耳垂下方的那块区域。当口头语言和这个手势不一致时,矛盾会格外明显。比如,某个人说“我非常理解你的感受”,但同时他却在抓挠脖子,实际上他并没有理解。

说谎的原因

很喜欢一句话——“不要去欺骗别人,因为你能骗到的人,都是相信你的人。”

关于欺骗,我想任何人都不希望被人欺骗,但是我们自己又避免不了对别人说上几句谎话。我们在痛斥说谎者的同时,自己却不能停止说谎。这是为何?

类似的情况在生活中再常见不过,正因为常见所以也少有人花时间去思考原因,认为理所应当。于是我们严格要求对方却放纵了自己,往往结果是自己跳脚气愤,对方也郁闷得不得了。

那么,非说谎不可吗?

首先,世上没有从未撒过谎的人。如果真的有人跟你一再保证自己绝对诚实,从未说过谎话,唯一能信的就是他正在“说谎”。

其次,生活中也需要“谎言”。因为生活中很多谎言并无恶意,而是出于礼貌应对。例如“你这样穿一点也不胖啊”、“改天找你喝茶”、“我今天不能来了,我病了”、“我给你打过电话,但打不通”等等,可见撒谎并不完全等同于恶劣的行为。

冰冷的真话,让人六月寒心;暖洋洋的假话,让人三冬温暖。但撒谎的前提是利他而不利己。

尼采说过:为了生活我们需要说谎。

马克吐温也有一句名言:没人能够忍受与惯于坦率直言的人生活在一起,不过谢天谢地,我们谁都不必非得如此。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说谎也是人们适应社会生活和生存的需要。也有心理学家认为:说谎是连接一个人的信仰、感知、预期、幻想等内部世界和现实的外部世界的桥梁的组成部分之一。可见说谎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有数据统计,普通人在10分钟的对话中平均撒3个谎,这样看来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谎言之中。

为什么要撒谎?

人的大部分行为都能够寻找到内心的动机,撒谎也不例外。从这个角度来看,谎言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故意的,说严重些就是预谋好了故意骗人的,另一种就是无意识脱口而出的。至于说谎的动机,无外乎三点,一是为讨别人欢心;二为夸耀自己;第三就是自我保护。

小孩子的谎言多是为了讨大人喜欢,或者免受责罚。例如一群孩子玩耍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被问到是谁干的,结果谁也不承认有自己的份。他们认为这样可以避免挨打,此时大人的态度很重要,如果孩子因为这次撒谎从而免受责罚,那么就会强化他下一次说谎的行为,从说谎中获益就会强化这一行为。

至于成年人说谎的动机就更加复杂了。有好面子的,有处心积虑踩着别人自己想升职的,还有骗人钱财的等等。

心理学上有一种被称为“说谎癖”的心理疾病。无缘无故地去欺骗别人,说谎的时间过长或次数过频,以至于对那些被谎言蛊惑的人甚至是自身造成某种危害时,这样的说谎就是一种病态了。说谎成瘾的人,即使在不需要说谎的情况下仍然有意或习惯或自然地说谎,有时候是为了中伤别人,当看到有人相信谎言时便沾沾自喜,说谎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的说谎者则仅仅是用撒谎来获得变态心理的满足,造成吹牛骗人的实际后果,虽然屡屡被揭穿仍然乐此不疲。

除了有说谎癖的人以外,大部分人还是会在说谎有利的情况下才会说谎,认为说谎可以隐瞒,这样才能免受伤害或者避免麻烦,才会乐此不疲的一而再,再而三地说谎。

要辩证对待说谎。

上一篇:拖延症影响因素 下一篇:错误饮食方法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