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浙江医院中药房万晓青主任作了详细解答,代煎目前基本使用煎药机,能将一周的中药剂量装在无纺布袋里一次性煎煮完成,然后真空抽吸到包装机上包装完成。因此,在锅内不能中途进行上下搅拌煎药操作,更无法满足特殊药材需先煎、后下、烊冲等处理。
由于中药煎制的方法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到药物的疗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其中对煎药容器、煎药操作方法、煎药人员要求等作了详细的规定,如规定煎药容器应以陶瓷、不锈钢等材料制作,禁用易腐蚀器皿等;煎药人员应当经过中药煎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中药煎药工作;煎药操作方法煎药时应当防止药液溢出、煎干或煮焦。煎干或煮焦者禁止药用等。
传统煎药是每帖煎两遍,而煎药机只煎一次,灌装药汁一袋约150-200毫升,每天服二次量约300毫升。这也意味着一次煎药时要多加水,是目前煎药机“千锅一律”操作造成的一大不足之处。由于灌装机无法清洗,在包装机灌装药液时必须要丢弃前两袋药液;当包装机分装时又要将多余的药液丢弃;中药剂量多,使一些药材煮不透,有效成分煎溶不出的损失;电煎药一般要经过两次过滤,而自煎药最多是用布滤一下,药液没有电煎药过滤得细。
另外,电煎药是在密闭容器中的无氧煎药,自煎药是在无压、常态下的煎煮,属于有氧煎药,因此,电煎药的药液比自煎药的药液稀。她特别指出,有些含糖和氨基酸成分的药材及乳香、没药等树脂类药材,由于黏性强,在高温高压下发生了聚合和其他反应,在压榨时吸附在药渣与无纺布袋内,取得药液稀味较淡。
万晓青主任认为,代煎和自煎两者疗效有无差别目前尚无定论,由于煎药机中有压榨设备,能将药汁压出来,比自煎药浸出物的量高,但是否临床疗效高于普通自煎药仍需临床药理、病理学验证。对药量大,有效成分难以煎出的中药适宜用煎药机煎煮,而对于药量小,有效成分以挥发性成分为主的中药宜自煎。
那么如果自煎会碰到哪些问题呢?在门诊中碰到最常见的问题是不少患者经常会将先煎、后下、吞服、另煎的中药忘了。如感冒药、解暑药等具芳香类情清升散的中药则要少煎一会,而矿物、甲壳类等质重不易煎出的中药则需先煎。象虫草、鲜枫斗之类的贵重药材需要另煎连渣一道嚼服比较好。浙江医院中医科许雅萍主任还特别提醒大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器皿:一般用砂锅,能用紫砂煲最好,搪瓷器皿次之,但切不可用铁锅或铝锅等以免引起化学反应。
2.煎前浸泡: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一般药物可浸泡60分钟,以种子、果实为主的药可适当延长浸泡时间。。
3.用水:一般说来,水要浸泡过药面2厘米左右即可。草药较多或第一遍煎煮时可以多放一点水,第二遍可少一些。
4.方法:先用急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20分钟。在煎煮过程中,尽量少开锅盖,以免药味挥发。煎服中药还要尽量避免煎一次药服用一次。
第二遍煎一般只需煮沸20分钟即可。由于药材中的各种成分溶解有快有慢,再加上浓度差有变化等因素影响,几次煎出液中的成分种类、数量都会有不同,数煎合并的煎出液才能体现整个处方的作用。
5.中药饮片煎糊后因所含成分发生改变,有效成分遭到破坏,甚至产生毒性,因此不能服用,而应清理倒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