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养生常识 >> 中医保健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中药沉淀物是喝还是扔
2013-10-18阅读:10848 学员编辑 收藏

常有人在服中药时发现一个问题:煎好的一碗中药汤液,其色棕黑,其状浑浊,其味苦涩。放温后再去服用时,会发现碗底有泥糊状沉淀物。因药材饮片本身具一定颜色,煎后药液呈棕黑色,人们就以为这是必然的事情,不管药有多苦,都喝得千干净净的。而对于碗底的沉淀物,在一部分人眼里,是这碗药的精髓,倒掉太可惜了;却也有人觉得这类沉淀物吃掉对身体无益,弃而不用。但实际上,对药液的浑浊之状,是好是坏,人们始终是茫然不知所措。至于碗底出现的泥糊状沉淀物,喝了怕有害,扔了又怕浪费,到底是加点水搅和咽之,还是干脆丢掉,则是面临的实际问题。那么,中药沉淀物我们到底是喝还是丢弃呢?
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中药汤剂的沉淀物服食比较好。中药汤剂所含的成分是非常复杂的。中药汤液在温度降低后常会有许多沉淀物产生,此沉淀物不宜丢掉,因为它正是治疗疾病的有效成分之一。古代医家不知产生沉淀物的道理所在,但现代研究已发现,药液中产生的沉淀物不能轻易丢弃。
在这里我们以黄连与甘草共煎为例,黄连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小檗碱(又名黄连素)、甲基黄连碱等多种生物碱,而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甘草酸、甘草次酸等酸性成分。黄连素属生物碱类化合物,这类药物和含酸性的药物在水中溶解度都较大,故用水煎煮时都能够很容易地从中药饮片中溶出。
当两种药共煎时,各自所含的黄连素和甘草酸,则有可能在水液中相遇并结合,形成在水中溶解度较小的盐或复合物,以微细颗粒状固体悬浮于煎液中,使煎液变浑浊。如果将此煎液放置,则颗粒可能沉淀到碗底,形成泥糊状物。
而现代科学研究更进一步证实:在黄连与甘草用水共同煎煮时,如果甘草用量较大,所得的汤液如果放置至澄清,则上清液可以达到不苦的效果,但同时抑菌效果却大大降低。这也就表示,沉淀到碗底的泥糊状物,应当是具有抑菌作用且味又极苦的黄连素。可见,如果将含有黄连和甘草的处方共煎时,将碗底所得的泥糊状物弃之不用,则会大大影响药物的疗效。
同时,在中药中,这类含生物碱的药物较多,如乌头、附子、麻黄、防己、贝母、苦参等都属于含生物碱的药物,而大黄、乌梅等含有酸性成分的中药也不少见。由此可见,煎含有黄连和甘草成分的中药,碗底所得的泥糊状沉淀物,若弃之不用,会明显影响中药的药效。
另一方面,生物碱类化合物不仅能与有机酸尤其是大分子有机酸形成难溶于水的盐类物质,还能与鞣质酚类化合物形成难溶于水的复合物。而含鞣质酚类化合物的中药,就更多了,因此,在服用此类中药时,也应该将碗底沉淀物一同服食。
虽然到目前为止,对于中药的成分问题还未能完全弄清,我们还不能完全阐明哪些药物所形成的难溶于水的物质,是有效还是无效,但为了保证药物有足够的疗效,还是不要将泥糊状物丢掉。正确的做法,应是再往泥糊状沉淀物中加点水,并搅和,将此浑浊液服完。总之,喝中药汤剂,虽然较浑浊,难以下咽,但切勿只图好下喉而将药物放置澄清或弃用沉淀物,而应该把煎出的汤剂全喝掉为妙。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