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养生文化 >> 民间偏方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
2016-02-26阅读:9560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是一种少见的头顶部慢性化脓性皮肤病。本病常与聚合性痤疮、化脓性汗腺炎同时并发,由于此三种疾病发病机……

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是一种少见的头顶部慢性化脓性皮肤病。本病常与聚合性痤疮、化脓性汗腺炎同时并发,由于此三种疾病发病机制和组织病理变化均相似,故将此三种病统称为毛囊闭锁三联症。系多数聚集的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在深部融合后相互贯穿形成的脓肿。

本病与中医“蝼蛄疖”“蟮拱头”相似。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蝼蛄疖记载: “此证多生小儿头上,俗名貉,未破如曲蟮拱头,破后形似蝼蛄串穴。有因胎中受毒者,其疮肿势虽小而根则坚硬,溃破虽出脓水而坚硬不退,疮口收敛越时复发,本毒未罢,他处又生,甚属缠绵难敛……亦有暑热成毒者,大如梅李相联三五枚,溃破脓出,其口不敛,日久头皮串空,亦如蝼蛄串穴之状。”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素体虚弱,复感风湿热邪,蕴结肌肤,郁久生脓而成此病。

现代医学对于本病发病机制仍不甚明了,皮损中虽可培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但培养也可以阴性,因此对本病是否与细菌感染直接有关尚有争议,目前推测其可能为感染后机体对自身组织的一种特异免疫反应。

主要症状

1.发病人群:多见于青壮年男性。

2.好发部位:主要发生于头部,尤其顶、枕部多见。

3.皮损特点:初起为毛囊和毛囊周围炎,逐渐增大形成半球形结节,结节软化后形成脓肿,破溃后成为多数瘘孔,有脓汁流出。皮损相互融合成带窦道的脓肿,伴有弯曲的嵴突或隆起。

4.症状:感染加重时可伴疼痛。

5.病程及预后:皮损痊愈留有瘢痕,导致永久性脱发。

诊断要点

人群(青壮年男性)+部位(顶枕部多见)+典型皮疹(不规则形带窦道的脓肿)+预后(遗留瘢痕,永久性脱发)。

中医治疗

1.辨证施治

多见素体虚弱,毒邪蕴结证型。主要表现为:头顶部有大小不等的脓肿,相互贯通,触之有波动感,食少纳呆,口干;舌质淡,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解毒,托里透脓。

方药:托里透脓汤加减。

方药:党参15克,白术10克,黄芪30克,炒山甲6克,炒皂刺10克,当归10克,升麻6,白芷10克,金银花30克,蒲公英15克,地丁15克,生甘草6克。

方解:方中党参、白术、黄芪补中益气;21nx.com当归、白芷、升麻、炒山甲、炒皂刺活血透脓;金银花、蒲公英、地丁清热解毒;生甘草解毒,调和诸药。

2.中成药

梅花点舌丹1丸,每日2次;小金丸1.2克,每日2次;活血消炎丸3克,每日2次。人参养荣丸1丸,每日2次。辨证选用。

3.外治法

芫花水剂或马齿苋水剂外洗。破溃者,甲字提毒药捻蘸紫色疽疮膏外用。后期肉芽新鲜者,可外用甘乳膏贴敷。肿物坚硬未破者,可外用黑布化毒膏或黑色拔膏棍。

西医治疗

1.切开引流并进行整形缝合。

2.局部或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如四环素、米诺环素等。

3.试用异维A酸口服。

笔者认为,本病辨证治疗应首辨阴阳。在疾病初期,以局部红肿热痛为主,属阳证,可选择仙方活命饮加减,治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活血止痛。但是我们临床中更常见的,还是以病情日久,脓肿色暗淡,疼痛不明显等症状为主,属阴证,可选择托里透脓汤加减,兼顾托里与清解之法。另外,本病病程较旧,容易反复,皮损痊愈后会遗留瘢痕,造成永久性脱发,需要提前交代病情。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