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养生文化 >> 民间偏方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粉刺 丘疹疙瘩如刺 兹举病案二则
2016-02-26阅读:9546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粉刺因生丘疹疙瘩如刺,破出白色粉汁而名,属于中医学“肺风粉刺”“肺风酒刺”范……

粉刺因生丘疹疙瘩如刺,破出白色粉汁而名,属于中医学“肺风粉刺”“肺风酒刺”范畴。现代医学称本病为寻常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此病好发于青少年,虽无痛楚,但影响美观,故成“心病”。

中医学一般从肺经风热、湿热蕴结、痰湿凝结论治粉刺。临证中,笔者在导师杨扬的指导下,从六经辨证之太阳病论治该病,方用麻杏苡甘汤、麻黄加术汤等加味,取得良好效果,兹介绍如下。

麻杏苡甘汤出自《金匮要略·湿病篇》,是仲圣治疗风湿所致周身疼痛的方剂。《金匮要略·湿病篇》云:“病者一身尽痛,日哺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杏苡甘汤。”从条文分析,此乃风湿并重,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利,卫阳不足,风湿之邪乘虚而入;或久伤内有伏邪,复感风湿之邪而发。麻杏苡甘汤中麻黄疏风散邪,除湿温经,杏仁宣肺卫之表,充卫通阳,苡仁除湿健脾,甘草和诸药、建中州,四药合用有除风、祛湿、解表、通阳的作用。麻黄加术汤是仲景用来治疗“湿家,身烦疼”的一张方剂,亦是通阳、散寒、除湿之剂。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汗出见湿,乃生痤痱……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王冰诠释该条,云“此皆阳气内郁所为。”实践证明,据此运用麻杏苡甘汤、麻黄加术汤从太阳论治粉刺,效果较为理想。

兹举病案二则:

例一:苏右,25岁,医药工作者,患背部粉刺瘙痒,常年不去,曾用清热解毒法治之无效。诊其脉左浮细而滞,右浮细而滑,舌淡,苔薄滑,辨为太阳怫郁,风湿郁结。麻杏苡甘汤、麻黄加术汤加味治之。

处方:麻黄10克,杏仁10克,薏苡仁30克,桂枝10克,苍术10克,炙甘草6克,羌活6克,防风10克,葛根15克,白芷10克,乌梢蛇6克。三剂水煎服,日三服。尽剂,丘疹大减,痒止。原方再服三剂,尽剂则愈,自述患处皮肤亦较前细腻。

例二:韩右,40岁,自由职业。患唇周粉刺,痒甚,服清热燥湿之剂未效,舌淡胖大有齿印,苔腻,左脉弦细而涩,右脉沉细而关略滑。辨为阳虚湿盛,太阳怫郁。麻杏苡甘汤合封髓丹治之。

处方:麻黄10克,杏仁10克,薏苡仁30克,防风10克,白芷10克,黄柏30克,砂仁10克,炙甘草10克,仙灵脾30克,乌梢蛇6克,三剂水煎服,日三服,忌生冷寒凉。二诊痒减,丘疹退半。继服原方三剂。三诊痒止,丘疹退,谓晨练后疹印发红,舌淡胖而滑,苔薄,左脉缓细,右脉沉细。辨太阳怫郁虽解,但阳不足以化阴,原方加制附片30克,(先煎1小时),败酱草30克,三剂。四诊诸症基本痊愈,唯略有淡淡痘印,制附片改用10克,加桃仁、红花各5克,三剂善后。

按 二例皆以麻杏苡甘汤加味而收功,其除风、祛湿、解表、通阳之效由此可见一斑。此外,二例皆用防风、白芷,是宗“痞结之处必有怫阳”之旨,取其辛温透发之功。用乌梢蛇则取其治皮之殊效。 又,一例用桂枝、羌活、葛根是取其通阳散寒,引经之意;二例用封髓丹是取其补土伏火之意,后诊其阳不足以化阴,仙灵脾温化之力弱,故加附子薏苡败酱散化之。总之,抓住太阳怫郁之机,消息阴阳进退之候,使阳气通畅,一气周流,则诸症自愈。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