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养生文化 >> 民间偏方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主治小儿肠虫证 张士卿验方详解
2016-03-14阅读:9189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张士卿,男,1945年生,医学硕士,教授,主任中医师,首批甘肃省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曾任甘肃中医……

主治小儿肠虫证 张士卿验方详解

张士卿,男,1945年生,医学硕士,教授,主任中医师,首批甘肃省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曾任甘肃中医学院院长,现为甘肃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帖,《中医儿科杂志》主编,出版《王伯岳儿科临床经验集》《于己百临床经验集》等论著7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组成:乌梅10克,花椒3克,细辛3克,槟榔6克,党参10克,当归10克,川楝子10克,胡黄连3克,炒白芍15克,炒使君子10克,延胡索10克,苦楝皮10克,炙甘草6克。(方中药物用量适于3~12岁儿童) 。

功能:调肝和脾,安蛔止痛。

主治:小儿肠虫证。

方解:本方由乌梅丸、金铃子散、化虫丸、连梅安蛔汤等合方化裁。方中乌梅酸平,敛肺生津,和胃安蛔;花椒、细辛辛温,辛以伏蛔,温脏祛寒。胡黄连代替黄连,除疳热,清湿热,且其性味苦寒,苦能下蛔,寒以清解蛔虫上扰之热及肝胆郁热、食积之热,并能杜生虫之源。以上诸药合用,正合“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之意。因小儿肝常有余,故用当归、白芍养血柔肝,以补肝体。延胡索辛苦温,归肝脾经,活血行气止痛作用,为“活血化气第一品药”;川楝子苦寒性降,行气止痛、疏肝泄热,二药合用即金铃子散,理气止痛而不伤阴,此外川楝子还可以杀虫止痛。炒使君子甘温,杀虫消积健脾;苦楝皮、槟榔苦寒,缓下杀虫,三药合用,含“化虫丸”之意,驱蛔杀虫之力倍增。党参甘温,健脾益气,实脾土以御肝侮。小儿体禀少阳春生之气,肝常有余,脾常不足,故在化虫基础上,以“和”为法,苦降、辛散、酸敛并用,调肝和脾,和解少阳,温脏安蛔,寒热并用,正如戴天章《广瘟疫论》所说:“寒热并用之为和,补泻合剂之谓和,表里双解之谓和,平其亢历之谓和。”

加减应用:若患儿无明显不适,仅食欲欠佳者,加炒鸡内金、焦三仙;若脐周腹痛、腹泻便溏、性情急躁、活泼好动,加防风、炒白术;若腹部触及包块,按之压痛,加用红藤、五灵脂、莪术;若兼厌食纳呆,舌红、苔腻者,加法半夏、陈皮、茯苓、木瓜、焦三仙;兼咳嗽、咳痰、咽喉不爽者,加牛蒡子、桔梗、前胡、百部;夜寐不安者,加用远志、炒酸枣仁;兼便秘者,加枳壳、升麻、麻子仁;兼呕吐者,加紫苏叶。

体会:临床观察显示,本方治疗患儿由于蛔虫内聚肠道,争食水谷精微,耗伤气血所致面色萎黄,头发稀疏,干枯无泽,口角流涎,身材矮小,精神欠佳,甚则面色青黄,烦躁好动,夜寐不安者有良好疗效。此外,有吮手指、喜俯卧位休息、夜间磨牙啮齿等虫证表现者,也可运用本方治疗。

典型病案:宋某,女,3岁,2013年9月27日以“脐周疼痛3天”就诊。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疼痛,呈阵发性,纳可,喜俯卧位,夜间啮齿。查体:面色青黄,间杂白斑,咽无充血,心肺听诊正常,左侧腹部可触及明显包块,按之压痛,食指指纹青黄,舌淡红苔薄白。处方:乌梅10克,花椒3克,细辛3克,使君子3克,槟榔6克,党参10克,当归10克,川楝子10克,胡黄连3克,炒白芍15克,延胡索10克,苦楝皮10克,佛手6克,陈皮6克,鸡内金10克,五灵脂10克,莪术6克,白芷6克,红藤15克,炙甘草6克。6 剂水煎服。2剂后脐腹痛明显减轻,4剂后腹痛消失,饮食正常。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李玉霞整理)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