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养生常识 >> 中医保健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脉学解析--洪脉主病
2013-12-11阅读:9497 学员编辑 收藏
(一)脉象:洪脉之象,浮大有力,以大为主要特征。

洪脉古称曰钩,后世以洪脉相称,钩脉逐渐被洪脉所取代。为什么古代将洪脉称为钩?关于钩的含义是什么?遍查各书,均无满意的解释。余意度之,洪脉盛大,来时如洪波涌起。波涛奔涌之时,浪头前曲,其状如钩,故古人将洪脉以钩相喻,亦即以洪波喻洪脉。

医家多以来盛去衰描述洪脉。来盛,指血脉搏起之时,其势如洪波涌起,满指滔滔,浮大有力。去衰,却难体会。当脉回落之时,脉势皆衰,非独洪脉,所以,去衰并非洪脉独有之特征。

(二)相类脉洪脉,以脉大为主要特征。实、芤、革、虚、散亦皆浮大,故须加以鉴别。

1.洪与实:实脉浮中沉皆大而有力,洪脉大而兼浮,但脉力逊于实脉,且按之力减。

2.洪与虚:虚脉浮大无力,按之益甚,脉力远逊于洪。

3.洪与散:散脉其形更浮大,边际模糊,状若无涯,浮游飘忽,极为无力。

4.洪与芤:芤脉亦浮大,然按之陡然空豁。不似洪脉之有力,按之满指滔滔,无空豁之感。

5.洪与革:革脉亦浮大,其浮大有如鼓皮之绷紧,缺乏弹性,且按之空豁,不似洪脉之浮大,搏幅亦大,按之有涌盛之感。

6.洪与大:多数医家将洪与大视为一脉,洪即大。笔者认为,大脉只强调其脉体阔大且有力,不强调脉位之浮沉。洪应兼浮,且脉之搏幅亦大,脉虽有力,尚较柔和,不似大脉之力强,洪大应分之为妥。

(三)脉理与主病

1.常脉

夏季与心之常脉应洪。夏季阳气旺盛,气血涌盛于外,鼓荡充盈于血脉,致脉洪。心主火,与夏相应,故心脉为洪。《素问·王机真脏论》曰:“夏脉者,心也,南方火也,万物之所以盛长,故其气来盛去衰,故曰钩。”

2.病脉

(1)热盛:外邪入里化热,或五志化火,或痰、湿、食积、瘀血蕴而化热。热盛蒸迫气血,脉流迫疾,鼓击血脉而脉洪。症见壮热、烦渴、大汗,或出血、疮疡等。《难经》14难曰:“脉洪大者,苦烦满。”《伤寒论》26条:“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温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金匮肠痈篇》:“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

(2)气虚:饮食劳倦伤脾,脾胃气弱,正气虚衰,阴火内炽,激荡气血而脉洪。《脾胃论》卷中:“脾证始得,则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此洪,乃因虚所致,故当沉取无力,治以甘温除大热法。

(3)阴虚:阴虚不能内守,阳气浮于外而脉洪。或阴竭于下,阳越于上,阳脉洪大,阴脉沉细。阴虚阳浮者,舌当光绛无苔。

(4)阴寒内盛: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格阳于外而脉洪。此洪也,必沉取无力,舌质淡胖。

(5)虫扰:蛔虫扰动气血,气血逆乱,脉亦可洪。《金匮·趺蹶篇》曰:腹痛有虫,“其脉当沉若弦,反洪大,故有蛔虫。

《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大则病进。”丹溪曰:“大,洪之别名。”新病脉大有力为邪盛,久病脉大无力为真气外泄。皆为病势将进一步发展恶化,故曰病进。
上一篇:望皮肤 下一篇:从嘴唇上看健康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