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养生常识 >> 中医保健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按摩前需要辨症
2013-12-16阅读:9763 学员编辑 收藏
在进行按摩前,先要辨明病症属虚症还是属实症,然后根据“虚则当补,实则当泻”的原则去施行补法或泻法。一般认为有以下几种说法:即“轻揉为补”、“重揉为泻”,“缓摩为补”、“急摩为泻”,“顺经为补、逆经为泻”,“一补一泻为之和”。根据病情也可施“先泻后补或先补后泻”的手法,临床实践认为,应当以“阴经多补少泻、阳经多泻少补”为原则。所谓“顺经为补、逆经为泻”,为原则。所谓“顺经为补、逆经为泻”,例如手厥阴心包络经的循行走向是由胸部向手方向,在掐按内关穴应当向手的方向使劲,是为补法;手少阳三焦经是由手部向头部方向循行,如掐外关穴向手指方向用力是为泻法。

针灸的起源

针灸是中国医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古代关于针灸起源的说法,往往与“伏羲氏”、“黄帝”相联系。说明针灸学的起源确实很早。

针灸疗法在春秋战国时已经比较普遍。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名医,最著名的是扁鹊。有许多古代文物记录了针灸医术的发展进程。针灸学的发展必然导致针灸工具的改进。在金属针出现以前,针灸是用石或骨做的,目前见到的最早古代针灸用的金属针,是1968年河北满城西汉刘胜墓出土的9根金银针。针灸工具的改进还表现在针型增多和定型上。《黄帝内经》多次提到“九九针”,并对其形制和主要用途有详细说明。“九针”分长针、圆针、锋针等类型。“九针”的名称和形制,后来虽有些变化,但一直被沿用了两干余年。
上一篇:中医推拿常识 下一篇:擦法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