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疾病库 >> 护理治疗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
2015-11-27阅读:9238 学员编辑 收藏

……

慢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严重阶段,为各种肾脏疾病持续发展的共同转归,主要表现为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和全身各系统症状,又称为尿毒症。可归属中医的‘关格”、“癃闭”、“虚劳”和“肾风”等范畴。

临床表现

夜尿、无力、疲劳是早期表现。胃肠道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炎、口味不良)多见,晚期常有胃肠道溃疡和出血。心血管症状见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包炎。神经肌肉特有症状包括肌纤维抽搐,末梢神经疾病伴有感觉和运动障碍,肌痉挛和抽搐。皮肤可变为黄褐色,有时形成尿毒症霜,瘙痒难忍。血尿素氮、肌酐增多,血浆钠可正常或减少。酸中毒常为中度,血清CO2含量15—20mmol/L。血清钾正常或中度增多,常见高钙血症和高磷血症。尿量—般在1-4L/日,晚期常见蜡样管型。

血象见中等度正常血色素一正常血细胞型贫血。

诊断

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慢性肾衰的诊断不难,但要尽可能明确病原诊断和寻找肾功能恶化的因素以利治疗。

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治疗原发疾病和纠正可逆因素。

(2)饮食治疗:限制蛋白,一般每天O.6g/kg的优质蛋白,井根据肾小球滤过串(GFR)适当调整。高热量摄人,、每日约125.5千卡仟克。如果GFR≤5ml/分,则每日蛋白摄人减至20g,须加上必需氨基酸疗法,一般用量为每日每千克0.1~0.2g/kg/日,分3次口服或一次缓慢静滴。

(3)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保持血清钙磷乘积在30--40之间,低钙血症时口服活性维生素D30.25ug/日,碳酸钙26进餐时服,限制磷的摄人。钠盐摄人随GFR下降而相应地减少,低钠血症和高钠血症时,限制水分或输入水分。高钾血症,6.5mmol/L,须紧急处理,方法同急性肾衰篇。代谢性酸中毒,二氧化碳结合力在13.5mmol/L以上时,口服碳酸氢钠1-6日,3次/日,低13.5mmol/L,应静脉补碱。

(4)心血管并发症的治疗:降压药的使用与一般高血压同,利尿剂中以速尿效果较好。尿毒症性心包炎,经积极透析后可望改善,心包填塞时做心包切开引流。心力衰竭的治疗与一般心衰相似,腹透疗效颇满意。

(5)贫血者补充铁剂、叶酸和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素,血红蛋白少于60g/

L时予小量多次输血。神经肌肉症状可补充营养和活性维生素D3,皮肤症状可外用乳化油剂,口服抗组胺药,紫外线照射,控制磷的摄人。

(6)药物的使用应避免肾毒性药物,根据药物代谢与排泄途径、肌酐清除率及透析对其影响等因素,决定药物剂量。

(7)透析疗法和肾移植:透析疗法可代替肾的排泄功能,应用时依据血生化指标、个体差异,结合临床决定。肾移植可恢复肾功能,纠正尿毒症的许多代谢异常,当常规治疗无效时应考虑。

2.中医药治疗

(1)正虚

①脾肾气(阳)虚:倦怠无力,纳呆腹胀便溏,小便短少,口淡不渴,畏寒肢冷,舌胖大有齿痕,脉沉细。

治法:补脾益肾。

方药;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各15克,制附片、桂枝各10克,白芍、仙灵脾、菟丝子各12克,炙甘草6克。

②脾肾气阴两虚: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心慌气短,口干唇燥,手足心热,尿少色黄,舌淡有齿痕,脉沉弱。

治法:益气滋阴。

方药:党参、黄苠、茯苓、五味子各12克,熟地、山萸肉、山药、麦冬、丹皮各15克。

中成药:参芪地黄丸,生脉饮。

②肝肾阴虚:头晕头痛,口苦咽干,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淡红无苔,脉弦细数。

治法:滋养肝肾。

方药:生地、麦冬各20克,白芍、山萸肉、山药;丹皮、知母各15克,茯苓、丹参、菊花、枸杞子各11克。

中成药:杞菊地黄丸。

④阴阳两虚:腰酸腿软,极度乏力,畏寒肢冷,手足心热,口干欲饮,大便偏溏,小便黄赤,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

治法:阴阳两补。

方药:党参、黄芪、生地、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牛膝、车前于各15克,制附片、山萸肉各12克,肉桂10克。

中成药:桂附地黄丸。

(2)邪实

①湿浊:恶心呕吐,头昏嗜睡,面色灰滞,口中尿臭,苔腻。

治法:降气化浊。

方药:旋复花15克,代赭石20克,半夏、苏叶、黄连各Io克,生姜汁2匙。

②水气:全身水肿尿少,胸水腹水,心悸气短,胸闷气喘不能平卧,苔水滑。

治法:蠲饮利水。方药:茯苓30克、白术15克、桂枝12克、炙甘草6克或葶苈于10克、大枣15枚。

③血淤:面色晦暗,唇色发紫,肌肤甲错,舌有淤斑淤点。

治法:活血化淤。

方药: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牛膝、丹参各15克,枳壳、桂枝、茯苓各12克,益母草20克。

中成药:桂枝茯苓丸,血府逐淤口服液。

另外,较早期应用大黄灌肠,对部分病例有一定效果。人工虫草制剂有一定的扶正作用。

预防与调养

1.积极去除诱发因素,如感染、急性吐泻、发热及肾毒性药物等。

2.卧床休息,体力允许时可适当散步,不宜锻炼或做气功。

3.注意饮食,调整蛋白质、热量、水、盐及磷、钾等的摄人量。忌生冷、肥甘油腻之晶。

4,保持乐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