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一到年底,各种应酬、欢聚让人们尝遍了各种美味。可是,短期内频繁聚餐、大吃大喝,可得小心肾是否吃得消!专家建议,人们可以通过观察每日的尿液状况,了解最近饮食是否对肾脏有过多负担,同时运动量也随着饮食而提高,注意多喝水,有任何症状及时就医。……
元旦将至,春节佳节也不远了。一到年底,各种应酬、欢聚让人们尝遍了各种美味。可是,在大部分人营养充足甚至过剩的今天,短期内频繁聚餐、大吃大喝,可得小心肾是否吃得消!
现在,肾结石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据现代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北纬25°至南纬25°范围内的国家与地区,泌尿结石尤其是肾结石的发病率特别高,广东正是肾结石的高发地区。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肾脏内科主任医师刘岩提醒,目前肾结石除了高发病率,还有年轻化的倾向,所以人们要从平常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做起,每日观察尿液状况,最好每年做一次血检、尿检和肾B超。
指导专家:刘岩,主任医师、留日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肾内科主任,美国肾脏病学会会员,广州市医学会肾脏病学会主委,广东省医学会肾脏病学会常委。
专长:普通肾病及疑难肾病诊治,慢性肾病、低蛋白营养疗法,血液及腹透治疗。专家诊时间:星期二、四上午。
肾结石日趋年轻化
白领、胖小子也“中招”
刘岩从事肾结石研究多年,他遇过最小的肾结石患者才年仅12岁。现在,肾结石不仅“盯上”饮食无节制的中年人,年轻白领、甚至中小学生也难以幸免。
肾结石的高发首先与人们的饮食有关,现在经济条件好了,人们的营养也上去了,特别是肉类、高蛋白质食品的过度摄入,导致许多人出现营养过剩的情况。此外,许多家长从小就给孩子不停地补,补蛋白质、补钙、用药材等等,中小学里出现不少的“胖小子”。
刘岩指出,目前所谓的“结石”,主要是尿酸结石,过多进食海鲜、肉类、蛋白质食品,就容易出现高尿酸血症,久而久之就会结石,而广东这边由于经常饮用“老火汤”、吃海鲜,加上气候炎热,情况更为突出。
刘岩曾统计过海珠区居民的肾结石情况,统计显示,海珠区18岁以上男性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大概为33%,女性约25.8%。这就意味着,100个男性里就有33个是高尿酸,这些人发生肾结石的几率非常高。
除了饮食方面的影响,生活习惯也是导致肾结石高发、年轻化的重要原因。由于夜生活频繁、长期不进食早餐、缺乏运动等原因,许多白领人士尿路中尿液的钙含量非常高,加上工作繁忙喝水少,一些碎小的结晶无法被水“冲出”体内,反而在体内沉积,引起结石病。
最近饮食是否有结石风险?
专家支招教你看尿识健康
年底大鱼大肉,到底最近的饮食会不会有结石风险呢?一般人如何辨别?刘岩教授给大家支了一招:早上起床后第一次的小便放在桶里,静止存放24小时,隔天早上查看桶底有无像盐一样的沉淀物质。
刘岩指出,如果近期有进食海鲜等高蛋白产品,桶底会出现一层白色的像盐一样的物质,那些就是尿酸、草酸结石。这个原理跟人体尿液温度、pH值有关。人体排尿时,尿液温度高,那些结石成分溶解了,肉眼看不见;当尿液存放在桶里一段时间后,随着温度下降,物质就会析出。
“如果这些尿酸、草酸结石多了,没及时排出,就会在体内形成大的结石,”刘岩解释说,每天早上都存放尿液观察,连续几天,就可以观察到饮食对结石生成的影响。如果长期都能观察到尿液中有这些物质,最好到肾内科就诊,咨询医生如何调整。
单发结石用内科治疗
防复发每年查一次“血检+尿检+肾B超”
刘岩指出,许多单发性结石比较小,就像泥沙一样,被纤维组织包住,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石头,所以一般的单发性结石只需要在肾内科治疗即可。而且结石属于营养代谢性疾病,内科治疗除了用药,还会结合预防,指导患者进行饮食调整、运动治疗。
“内科治疗可以做到教育这一步,除了治病,还能防病、防复发,”刘岩指出,单发性肾结石患者如果能做到积极治疗,减少蛋白质、嘌呤物(豆类、肉类、海鲜)的摄入,每天要保持3000cc以上的小便,结石很快能排出。
此外,刘岩还建议,以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和医疗卫生条件,至少每年要进行一次血常规、尿常规和B超检查,这样才能及时防病,达到筛查疾病的目的。年底应酬难免,营养摄入过多,运动量也要跟着饮食提高,同时注意多喝水。一旦出现腰痛、血尿、发烧、尿频、尿急、尿痛等情况,要立即就医查明,切勿拖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