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养生常识 >> 日常养生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蝎子,蝎子的吃法
2017-05-19阅读:9602 学员编辑 收藏

文章目录

一、蝎子怎样吃好
二、蝎毒对人体的危害
三、蝎子的药用价值

蝎子怎样吃好

1、蝎子的吃法之油炸蝎子

人间美味啊,可以祛风止痉,止疼.还可以美容.不过还是煎活蝎子比较好,营养口感具佳.在高温下蝎子的毒会破坏掉,一般吃30只不会中毒。

油炸蝎子,这是对于蝎子的最常见的吃法,也是最安全的一种吃法,而且油炸蝎子的口感还是非常不错的,所以,现实中经常会有人来品尝油炸蝎子,甚至有人会买回蝎子自己在家制作油炸蝎子。但是出于生命安全考虑最好还是不要买蝎子回来自己做着吃,那样是很危险的。

蝎子怎样吃好

2、蝎子的吃法之钳蝎竹板鱼

制作:用2000克清汤加197克盐化开,将活全蝎40只放入,使其吐净肚里泥沙和去毒,一般4~6小时后即可下油锅炸酥,捞出斩茸待用。将草鱼制净去骨皮修成4厘米厚、6厘米宽一字形,用刀切成4刀花刀,共10块,放入碗内加料酒、精盐、味精、胡椒粉、葱姜汁腌制15分钟。把水发香菇修成3厘米长、 1.5厘米宽的长方形片,把火腿和香菇切成同样大小的片,取出腌制的4刀鱼,边夹1片火腿,中间夹新斩好的蝎茸,再夹1片香菇。把蝎茸分为10份,1次做完。取鲜毛竹用刀劈两半,一半用刀拍平成竹板,另一半用刀修好,刻成全蝎竹板鱼的字样,然后取拍平的竹板铺1片竹叶,以字样放好夹香菇蝎茸和火腿的精肉,盖上1片竹叶,再盖上刻有全蝎竹板鱼字样的竹板。上笼蒸18分钟至熟,即可点缀几片竹叶上桌。

3、蝎子的吃法之钳蝎荷叶鸡

制作:1000克清汤内加100克精盐化开,将鲜活全蝎放入,让其不断喝清汤吐净肚子里的泥沙,待4~6小时捞出,下六七成热油炸酥后捞出,再把10片虾片炸酥捞出待用。把鸡脯肉切片放入碗内,把蘑菇、香菇切均匀放入碗内,放精盐、味精、料酒、葱姜丝,搅匀腌制。取3张荷叶修成10张扇形片,把腌制好的鸡肉分别包入10片荷叶内,上笼蒸10分钟即可。

蝎毒对人体的危害

蝎子和鱼、虾、蟹等动物性食物一样,含有相当多的蛋白质。但是这种蛋白质与人体内的蛋白质不同,医学称之为异体蛋白质,有一部分人摄入富含异体蛋白的食物后,会引起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症状不一,临床表现错综复杂,有人进食后,会立即出现皮肤瘙痒、风疹块或发烧、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还可以诱发支气管哮喘,导致呼吸困难;也有的人会出现酒醉样表现或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症状。而食物过敏还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心脏损伤,尤其需要注意。

蝎子怎样吃好

在古代中药书上记载蝎子有毒,蝎毒对人体的危害较大。在临床上蝎子的药用量较小,在中药煎剂中一般每天用量为2~5克,研末入丸、散,每次0.5~1克,蝎子用量过大可致头痛、头昏、心慌、烦躁不安;严重者血压突然下降、呼吸困难、发绀、昏迷,最后多因呼吸麻痹而死亡。此外,还可引起蛋白尿、神经中毒,表现为面部咬肌强直性痉挛以及全身剥脱性皮炎等。把蝎子当作菜肴来吃自然要比用药摄入的量大很多,所以不能为饱口福而忽视蝎毒对人体的危害。

蝎子的药用价值

全蝎配蜈蚣:两药均为熄风止痉要药,并能解毒散结、通络止痛。全蝎熄风力强,蜈蚣搜风力著。两药合用,原诸功效均得以加强。用于中风、癫痫、急慢惊风、破伤风等病所致之抽搐痉挛,角弓反张,顽固性头痛,抽掣,风湿痹痛,疮疡肿毒,瘰疬等。方如止痉散、撮风散。

蝎子怎样吃好

全蝎配地龙:全蝎祛风通络、解痉止痛;地龙活络通痹,清热熄风。两者相配,祛风活络,通痹止痛之效显著。用于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肢体麻木,以及风湿痹痛。

全蝎配白附子:全蝎祛风解痉,通络止痛。白附子祛风解痉,燥湿化痰,《别录》言其主“面上百病,行药势”。《本草汇言》认为其“善散面口风”。两药合用,祛风通络之力较甚。用于风痰壅盛,口眼歪斜,抽搐不已。常与白僵蚕同用,方如《杨氏家藏方》牵正散。

全蝎配钩藤:全蝎性善走窜,偏于熄风止痉,并能通络止痛。钩藤长于清热平肝,兼以熄风止痉。两药合用,平肝熄风,通络止痛。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肝阳上亢,头痛抽掣;中风半身不遂,肢体麻木。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