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疾病库 >> 护理治疗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3D打印人体器官 助力医疗技术革新
2015-12-24阅读:9371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一个成熟的医生,也需要借力3D打印来训练。“例如肾肿瘤,如果想挖下来是非常有挑战的,即使是一个腹腔镜或者开放手术的高手,在术前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是如果他亲手在3D打印的肾脏上模拟操作了,手术实战的效果一定会提高。”……

在建筑设计、汽车零部件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3D打印技术显示出了惊人的创造力。近年来,其在医学上的应用前景被普遍看好。3D打印技术可以解决临床中遇到的哪些问题?国内研究的现状如何?产品上市还有哪些困境亟待突破?

“让年轻医生训练外科手术技能的时候,尤其在初期阶段,尽量摆脱在病人身上练手。” 北京大学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中心名誉主任那彦群表示,3D打印技术实现的外科手术模拟,将在未来大大助力医疗质量的提升。

“虽然3D打印在国内医疗领域的探索时间不长,却有望打破传统医生训练中‘师傅带徒弟’的固定模式,为医学教育带来颠覆性的尝试。”那彦群介绍,“‘打印’出个体化的器官, 医生训练时便可以对其进行模拟手术,不需要再在病人身上练习。”

那彦群认为,一个成熟的医生,也需要借力3D打印来训练。“例如肾肿瘤,如果想挖下来是非常有挑战的,即使是一个腹腔镜或者开放手术的高手,在术前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是如果他亲手在3D打印的肾脏上模拟操作了,手术实战的效果一定会提高。”

除了模拟外科手术,3D打印内置物创新技术也被看好。脊柱外科领域首批研究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刘忠军参与的3D打印骨科植入物研究,可以实现在颈椎里填充上人工枢椎,使解剖形态完全恢复。

刘忠军分析:“我们的骨骼形状不规则,如切除了某一个部位,理想状态是找一个和解剖结构完全一致的填充物来把它修复,3D打印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目前我国科学家在3D打印技术方面具有前瞻性把握,并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我们的颈椎内置物相关论文已经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 2012年时3D打印内置物就已经植入人体,但美国在2013年10月时就有类似产品上市。这说明人家上市更靠前。”刘忠军坦言,在将产品应用于市场时,还存在审批流程上的瓶颈。

其他一些制约因素也有待突破。进口3D打印机需要与国内医学研究进行“磨合”。北京大学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中心副主任张弋表示:“国外进口设备往往是直接打印工业化产品的,并不符合我们的设计需求,所以现在真正的产品还没有形成。”

那彦群认为,创意变成生产力之后,产品如何推广,费用怎样负担,都是后续需要面对的问题。

虽然国内基于临床实用的科研项目较为匮乏,但对于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前景,业内专家持乐观态度。“我们很庆幸地看到3D打印的成本并不高于传统方法生产的耗材,而且在某些产品上,还能实现更低的成本。”刘忠军表示。

那彦群透露,下一步要把肾脏、肿瘤、血管用近似于人体的组织的材料模拟得更加真实,并且可以用手术刀和剪子在上面进行操作,而不是目前对照着硬邦邦的模型进行比划。“这个目标我们认为很快会实现的。”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