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疾病库 >> 预防保健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孩子有孤独感后怎办?
2015-12-24阅读:9714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学校在儿童聚集的公共空间,更容易实现孩子们之间的交往。学校应该成为儿童交往的主要平台。班级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加入合作学习的内容;学校层面则要重视集体活动。……

小学生为何与同伴交往困难?

同伴交往在小学生的发展中具有成人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小学生的同伴接纳性越低,其孤独感越强。值得注意的是,被拒绝型和被忽视型的小学生所体验到的社交情绪并不一样。被拒斥的小学生内、外部行为问题多,而且对社会交往的情绪体验更为不利,其孤独感显着地高于其他类型的小学生。被拒斥的小学生多出现不合作、指手画脚、控制他人、故意搞乱、侵犯他人等过度行为,并且缺乏必要的交往策略知识,这导致他们遭到同伴的厌恶。被同伴拒斥的小学生有两种类型,一是攻击型,容易出现逃学、人际敌意、暴力、犯罪等外部行为;二是退缩型,易形成恐惧、焦虑、退缩等内部行为。被忽视的小学生在同伴交往中消极拘谨、退缩、害羞、腼腆、被动、孤僻、胆小、逃避、自卑、自我封闭;很少主动参与有结构的游戏活动,不主动接近同伴,在公众场合不敢大声说话,不敢提出自己的主张。他们也有着很强烈的孤独感。可见同伴交往不良使得小学生不能顺利地融入到集体之中,不能在某种共同活动中与同龄的小伙伴构建相互协作的关系。这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和社会化成长。

有孤独感后怎么办?

在处理由于同伴交往所引发的孤独感时,我们并不是束手无策,因为小学生的同伴交往行为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策略加以矫正。首先,做一个有心人,发现同伴接纳不良的小学生在其认知、行为方面所具有的特征;其次,根据同伴接纳的不同类型以及小学生的不同认知、行为特征对症下药。对于被拒斥的小学生要侧重于采用认知策略,如移情、情感体验、情感追忆等。引导小学生尊重同伴、和同伴沟通协商、礼貌友好待人,教给他们与人为善的交往策略,并训练他们在交往中克服暴躁、攻击性行为。对于被忽视的小学生要更偏重于行为策略,如:榜样模仿、角色扮演、行为塑造、正向行为强化等。被忽视的小学生中除5%的孩子对自己被忽视的状况觉得"无所谓"之外,其他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够结交更多的朋友,也认识到"自己在和同伴玩儿的时候要积极主动,大胆活泼",可往往又知易行难。因此,学校要为他们多创造集体活动的机会,在集体游戏、活动中积极表现,赢得同伴的接纳。(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李芳)

搭起儿童交往的多维平台

与他人交往,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基本心理需要。与他人交往对少年儿童的成长、个性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特殊意义。一个人的个性总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与他人的交往逐步形成的。儿童成长需要集体生活,需要伙伴。

是什么让孩子心理孤独

心理专家分析认为,让孩子有"孤独感"的原因很多,其中独生子女家庭、居住环境、升学压力和家长的过多干预是四个重要因素。

独生子女家庭城市的家庭结构大多是三口之家,父母和孩子。孩子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这样,孩子在家中就缺少同龄玩伴。加之现代社会的压力,父母常常忙于工作无暇陪伴孩子,他们在家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独自度过的,自然容易感到孤独。

居住环境告别了大杂院的生活,人们走进了高楼大厦。但封闭的单元楼房隔绝了孩子与伙伴们的空间;彼此居住地的远离,让他们只能是通过电话、网络交流。传统人与人直面的交往会使我们的性格开朗并善于交际,而如今虚拟世界的代替,使孩子们的自我意识扩张,内心孤独、对事冷漠……

学习压力孩子们忙于学习,他们的闲暇时间少得可怜。还有些父母为给孩子的未来增加"砝码",连仅剩的一点时间也给孩子排满了课程。如此繁忙的生活,激烈的竞争,使得孩子们对同伴都怀有戒心,根本不愿交友,单调的学习生活会使孩子们常常感到孤独。

家长的过度干预现代家长多是"孟母",特别在意自己的孩子与谁交往,总希望孩子能跟学习好、家庭条件好的孩子交朋友。一些家长害怕孩子受到不良影响,总是过度干涉孩子们的交友,让孩子对交往产生挫败、恐惧甚至是排斥的心理。

为孩子搭建交往的平台

在孩子的成长中,有孤独感并不可怕,但是如果这种心理得不到恰当的疏导或解脱而发展成为习惯,就会变得性情孤僻古怪,造成人际交往中的障碍,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变成"孤独症"。家长、学校、社会应更多地为孩子创造与他人交往的平台,消除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孤独感。

家长应该多陪伴孩子,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与同伴的交往机会。比如,鼓励孩子带同伴来家中玩,或者主动带孩子参与有同龄孩子的家庭聚会。家长应该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交往策略,诚实守信、乐于助人都是孩子交往中的必备品质。家长还应该尊重孩子的交友选择,特别是不要自己为孩子选朋友。总是家长代劳,孩子们也就不会自己交朋友了。

学校在儿童聚集的公共空间,更容易实现孩子们之间的交往。学校应该成为儿童交往的主要平台。班级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加入合作学习的内容;学校层面则要重视集体活动。

社会公共场所不足、公共空间不安全都是导致孩子缺乏户外活动和同伴交往的原因。政府应从资金上支持社区,帮助社区专为儿童游戏开辟一些公共场所,并由专职社区人员保证孩子的安全。还可以组织一些鼓励社区儿童参与的公共活动,如球赛、游园活动等,为孩子们创造交往的平台。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