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广东省中医院张敏州教授表示,目前,冠心病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诱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含了,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吸烟、超重和肥胖等,大家需要警惕。……
冠心病是人类的“第一杀手”,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26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基本每12秒就有1个人被心血管疾病夺去生命。而谈及如何预防冠心病,就必须要知道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是哪些,这样才能有效的避免踩到“雷区”。所以,我们请来广东省中医院重症监护科大科主任张敏州教授,让他谈谈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张敏州教授谈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 张敏州教授谈到,高血压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压可以损伤动脉内皮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过程。血压水平越高,动脉硬化程度越重,死于冠心病的危险性就越高。
此外,张敏州教授说:“高血压可以引起心肌梗塞。当存在冠脉病变时,血压升高可能触发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堵塞冠脉,导致急性心肌梗塞。”因此,良好地控制高血压可以预防冠心病,减少冠心病发作并可阻止意外事件发生.
糖尿病 张敏州教授说,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位症,有了糖尿病就相当于你已经有了冠心病。糖尿病一定要好好治,有人说血糖高,不影响身体,不影响吃喝,其实不进行治疗会把你的心血管、脑血管、肾血管都给弄坏,最后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高脂血症 很多人年轻人或者中年人,体检的时候发现血脂高,但因为身体一点感觉没有,所以不太在意,而放任不管的结果是往往10年以后血管里面全阻塞了,从而导致心肌梗死的发生。
吸烟 “在冠心病的患者中,男性的比例比女性更好,有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和吸烟有关”张敏州教授说,吸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吸烟引起冠心病死亡率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猝死。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吸烟导致冠心病的危险与吸烟量成正比;吸纸烟比吸其他种类的烟危险性大;研究发现,吸烟者动脉硬化的程度比不吸烟者严重得多;吸烟不但影响冠心病的发生,还对心肌梗死的预后有影响;被动吸烟者受到同样的危害;年纪愈轻,相对危险度愈高;戒烟可使冠心病的危险降低。
超重和肥胖 张敏州教授谈到,超重指体重增加超过某个特定标准,通常用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l)来表示,即体重kg/(身高m)2≥25为超重。肥胖指身体脂肪所占的比例过高,如男性超过体重的25%或女性超过体重的30%。经过大量流行病学研究,目前认为它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通过影响血压和血清胆固醇水平。
缺少体力活动 对于那些平时不运动的网友,强烈体力活动可能对有冠心病危险的人触发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在一段较长时间内经常活动,每次间隔时间不长,可以保护人们不发生冠心病或不因用大气力而触发心肌梗死;另一方面,不活动的人,尤其是已知有冠心病或冠心病危险的人,剧烈活动可能给患者带来危险。日常生活中常有体力活动可以保护患者不发生或不因强体力活动而致心肌梗死。
年龄和性别 无论男女随年龄的增长冠心病发病率逐渐升高。女性55岁以后,男性45岁以后冠心病危险将迅速增加,女性冠心病发病年龄约比男性晚10年—15年。
女性绝经后冠心病发病率明显升高,其他如骨折、脑血管病、乳腺瘤、子宫瘤等明显增加。其原因可能是雌激素分泌减少。
家族史 冠心病家族史仍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冠心病家族史是指第一代亲属中,男性55岁以前或女性65岁以前有冠心病或心脏性骤死者。冠心病呈家族发病倾向亦与存在共同的危险因素,同样的环境及行为方式有关。
第一代亲属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影响对女性冠心病危险比男性大。研究发现,发现女性第一代亲属冠心病发病年龄在65岁前,女性生存率76%,男性62%。心肌梗死危险女性为26%,男性为16%。
饮酒 虽对饮酒与心血管病的关系尚有不同意见,但目前国际上比较一致的结论是:大量饮酒明显增加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危险。
【专家介绍】
张敏州 教授,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重症监护科大科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主任委员。《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副总编辑,《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中医急症杂志》编委。为邓铁涛教授的学术继承人之一。
擅长疾病: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诊治,危急重症抢救与监护、冠心病介入治疗和人工心脏起搏等。
出诊时间:周二、四上午(大德路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