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低脂肪的摄入
因为肾病综合征的患者有高脂血症,它使血液粘稠,此可引起动脉硬化及肾小球损伤,以及硬化等,因此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选择低脂肪的食物,饮食要少油,以清淡为主。
1.2、高蛋白质饮食的摄入
由于肾病综合征的低蛋白血症,大量血浆蛋白从尿中排出,人体蛋白降低而处于蛋白质营养不良状态,促使肝脏合成白蛋白的能力增加,如果饮食中能给予足够的蛋白质和热量,则病人每日可合成白蛋白达22.6克,因而能有效地缓和负氮平衡和改善低白蛋白血症,一般主张患者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应为1克/千克体重,再加上每日尿中丢失的蛋白质。
1.3、相关微量元素补充性的摄入
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肾小球基底膜的通透性增加,尿中除丢失大量蛋白质外,还同时丢失与蛋白结合的某些微量元素及激素,人体钙、镁、锌、铁等元素的相对缺乏,因此应给予适当补充。一般可进食含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丰富的蔬菜、水果、杂粮等予以补充。
1.4、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慢性肾病综合症的患者,若是过多的食用刺激性食物的情况下,就可以导致胃肠粘膜常呈充血、糜烂的状态,这对患者的病情影响是非常大的,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就是可以导致胃内膜血管的渗血的情况出现。
注意休息,避免过于劳累。防止受凉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有扁桃体炎、中耳炎、鼻窦炎、龋齿时应及时诊治。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皮肤感染。这些都是可能导致本病复发或活动的诱因。
浮肿明显、大量蛋白尿而肾功能正常者可适量补充蛋白质饮食。无水肿及低蛋白血症时,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限制在每公斤体重0.6克(每瓶牛奶约含6克蛋白质,每只蛋约含6克蛋白质,每50克米饭约含4克植物蛋白质)。有水肿、高血压和心功能不全者,应进低盐饮食,每天摄盐应少于5克(1钱),约一粒蚕豆大小。
肾病综合征病人要注意避免服用含非那西丁一类的解热镇痛药及其他对肾功能有损害的药物如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经常检查尿液,如尿中红细胞每高倍视野超过10个,要卧床休息。
肾病综合征是指临床上具有大量蛋白尿(>3.5g/24h),血浆白蛋白低于3g/dl,伴或不伴有水肿及高脂血症的一组症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不同程度的水肿。可发生在各个年龄。在儿童,最常于18个月~4岁之间,男孩较女孩易受感染。在老年人,性别无差异。肾病综合征的发病原因有以下:
1、感染细菌感染
见于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细菌性心内膜炎,分流肾炎,麻风,梅毒,结核,慢性肾盂肾炎伴反流性肾病等;病毒感染见于乙型肝炎,巨细胞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寄生虫感染见于疟原虫,弓形虫病,蠕虫,血吸虫病,丝虫病。
2、药物或中毒
过敏有机或无机汞,有机金及银,青霉胺,二醋吗啡,丙磺舒,非甾体抗炎药,三甲双酮等药物;蜂蛰,蛇毒;花粉,疫苗,抗毒素等过敏。
3、肿瘤
肺,胃,结肠,乳腺,卵巢,甲状腺等肿瘤,白血病及淋巴瘤,Willm瘤等。
4、系统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皮肌炎,舍格伦综合征,过敏性紫癜,淀粉样变等。
5、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甲状腺疾病。
据统计,我国肾病的发病率为10%~13%,全国约有1亿名患者。儿童、青壮年、老人等都可能被慢性肾病缠上。
慢性肾病有六类高危人群: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患病时间长、血糖长期控制不佳者;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血压长期控制不佳者;代谢性疾病患者,如肥胖、高血脂、高尿酸等患者;有肾病家族史者,如直系亲属中患多囊肾者;65岁以上的老人;长期服肾毒性药物的人群。除高危人群外,如果生活中有吃得太咸、喝水少、常憋尿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可能诱发慢性肾病。危害如下:
1、引发冠心病
有人报告肾病综合征病人的心肌梗塞发生率比正常人高8倍。冠心病已成为肾病综合征死亡原因的第三因素(仅次于感染和肾功能衰竭)。
2、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这是因为肾病综合征时肾间质水肿,蛋白浓缩形成管型堵塞肾小管等因素,可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3、引发感染
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的应用,使病人全身抵抗力下降,极易发生感染,如皮肤感染、原发性腹膜炎、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甚至诱发败血症。
4、导致尿毒症
肾病综合征如果久治不愈,病情严重就会引发尿毒症,表示肾功能受损相当严重,面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