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吐奶后家长不能急于喂药,因为需要分辨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的吐奶。
新生儿较容易发生呕吐,临床上充分排除喂养不当、胃黏膜受刺激、胃肠道功能失调、肠道内外感染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内科疾病后,还需进一步排除有无消化道畸形,超声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可辅助临床诊断消化道畸形。
新生儿的胃容量较小,食管较松弛,胃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而贲门括约肌发育较差,肠道蠕动的神经调节功能和内分泌胃酸及蛋白分解酶的功能较差,以上种种生理特点是引起新生儿易呕吐的原因。
新生儿的呕吐可以是生理性的,如正常新生儿一天可有1-2次呕吐;也可能是消化功能紊乱或消化道梗阻的主要表现。喂奶过快、喂奶量过多或不足,频繁更换奶方,过早添加辅食,喂奶前较长时间的哭闹,喂奶同时吞入大量的空气,吃奶后竖起拍背或喂奶后体位变动过大如换尿布等均可引起呕吐。但呕吐频繁,或同时伴有腹胀、腹泻、发热等症状,要考虑存在病理情况。较常见的有胃食道返流、感染、幽门痉挛等,而呕吐物中有黄色胆汁样物质要考虑外科情况。
病理性呕吐与生理性溢奶则不一样,它是新生儿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引起新生儿呕吐的疾病众多,有一些是严重的先天性消化道畸性,需要及时做手术治疗。因此,要正确区别新生儿生理性溢奶和病理性呕吐。
1、可用38℃左右的温水装入热水袋给宝宝焐焐肚子,如果害怕掌握不好尺度烫到宝宝,也可以手掌搓热给宝宝焐肚子。
2、切一片姜,用微波炉稍稍加热,以不烫手为适宜,用医用胶布固定在宝宝的肚脐上,晚上睡觉前贴,次日早晨取下来。
3、按揉足三里: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用拇指指尖轻按揉小儿足三里各100次。
4、按揉推膻中:膻中穴位于小儿两乳头连线正中点。用拇指螺纹面自小儿膻中穴向下推至脐部100次。
1、有些宝宝先天性咽喉反射就比较敏感,容易引起呕吐,表现就是一出现感冒的症状,就会出现呕吐的症状,所以在看医生的时候一定要和医生表述明白这一点,并且这个时候就应该多吃一些流质或者半流质,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切忌吃得太饱,病发的时候应该是平时适量的一半即可。
2、经常呕吐的宝宝一定要到医院检查,排除是器质性病变或者消化道炎症,如果都排除了,那么大多数就是胃食道的反流。可以选择头高脚低侧卧的方式,把头部抬高十五度左右,对于胃食道反流的患儿,可以采取侧卧位,每次进行二十分钟,每天至少两次以上。这样可以减少反流的频率,减少宝宝呕吐的次数。
3、建议抱起喂奶,如果是特殊情况,一定要躺着哺乳的时候,一定要采用头高脚低的方式。母乳喂养的妈妈,一定要在每次喂养以前用为开水擦洗乳头,并且要用四指托起乳房,拇指置于乳晕的地方,减少乳汁流出的机会,如果是人工喂养的妈妈们,一定要在每次喂养以前对奶具进行彻底的消毒,乳头孔不宜过大,并且在哺乳宝宝以后一定要直立宝宝抱起并且拍背,要使宝宝吞咽的初期排出,在哺乳以后的短时间内不宜抬起下肢更换尿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