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宜过饱,切忌暴饮暴食。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器官,肝病后肝细胞新陈代谢和修复时需要有营养和高质量的食物提供热能,但营养一定要适量平衡,饮食过量往往造成消化不良,必然加重胃、肠、肝、脾、胰等消化器官和组织的负担,同时也加重大脑控制胃肠神经系统和食欲中枢的生理负荷。常期饱餐加上习惯性便秘的肝病患者,更易诱发早期肝硬化。
少吃油腻煎炸之品,肝炎患者多吃油腻煎炸等高脂肪食物,可引起消化功能减弱,易致吸收不良性脂肪泻;此外,过剩的脂肪沉积于肝脏,则形成脂肪肝,可致肝功能不良迁延不愈。
不吃放置时间长的、不新鲜的食物,不喝生水等等。
适当休息、合理营养为主,选择性使用药物为辅。应忌酒、防止过劳及避免应用损肝药物。
休息,早期严格卧床休息最为重要,症状明显好转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治疗至症状消失,隔离期满。经1~3个月休息,逐步恢复工作。
饮食,以合乎患者口味,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宜。应含多种维生素,有足够的热量及适量的蛋白质,脂肪不宜限制过严。
如进食少或有呕吐者,应用10%葡萄糖液1000~1500ml加入维生素C3g、肝太乐、普通胰岛素,静脉滴注,每日1次。也可加入能量合剂及10%氯化钾。热重者可用菌陈胃苓汤加减;湿热并重者用菌陈蒿汤和胃苓合方加减;肝气郁结者用逍遥散;脾虚湿困者用平胃散。有主张黄疸深者重用赤芍有效。一般急性肝炎可治愈。
本病主要见于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一般在发达国家以散发病例为主,发展中国家以流行为主。自1980年后中国新疆地区曾有数次流行,其他各地均有散发性戊型肝炎的报告,约占急性散发性肝炎10%,至少已有6个省市自治区曾报告发生戊型肝炎暴发流行。其流行特点似甲型肝炎,经粪-口途径传播。以水型流行最常见,少数为食物型暴发或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具有明显季节性,多见于雨季或洪水之后;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孕妇易感性较高,病情重且病死率高;无家庭聚集现象。
将近一半左右的戊肝患者还会出现发热症状,并且伴有全身乏力、恶心呕吐、肝区痛等症状。另外,还会有三分之的一的患者感到关节酸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