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偏食,踝部骨折病人,常伴有局部水肿、充血、出血、肌肉组织损伤等情况,机体本身对这些有抵抗修复能力,而机体修复组织,长骨生肌,骨痂形成,化瘀消肿的原料就是靠各种营养素,由此可知保证骨折顺利愈合的关键就是营养。
忌不消化之物,骨折病人因固定石膏或夹板而活动限制,加上伤处肿痛,精神忧虑,因此食欲往往不振,时有便秘。所以,食物既要营养丰富,又要容易消化及通便,忌食山芋、芋艿、糯米等易胀气或不消化食物。
忌多吃肉骨头,有些人认为,踝部骨折后多吃肉骨头,可使骨折早期愈合。其实不然,骨折病人多吃肉骨头,非但不能早期愈合,反而会使骨折愈合时间推迟。
骨折患者必要时应穿医用弹力袜。弹力袜可通过挤压作用促使浅静脉向深静脉回流,增加深静脉流量及流速,减少血栓机率。
骨折患者应尽早下地活动,促进血液循环,更好的康复。
患者不能够下地活动时,应在床上进行足和趾主动活动,还可以使用膝关节/被动训练机,帮助活动,并要多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
骨折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应用抗凝剂,如低分子肝素钙、低分子肝素钠等,给予抗凝治疗仪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
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与距骨组成。其骨折、脱位是骨科常见的损伤,多由间接暴力引起踝部扭伤后发生。根据暴力方向、大小及受伤时足的位置的不同可引起各种不同类型的骨折。
踝部骨折的好发人群是青壮年、老年。
踝关节外伤后踝部疼痛、肿胀,皮下可出现瘀癍、青紫,不敢活动踝关节,不能行走。检查可见踝关节畸形,内踝或外踝有明显压痛,并可有骨擦音。
骨裂患者往往都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固定”治疗,但去除固定后,却发现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黏连、挛缩,从而影响关节的活动度。如果踝关节的活动度得不到恢复,走路的姿态就会受影响。因此,去除外固定后,尽早活动踝关节是关键。
外踝局部微循环障碍,外踝骨裂时常伴有周围软组织及毛细血管不同程度的损伤,会影响软组织的修复。当人体站立行走时,因重力和局部血液循环受阻的原因,下肢血液回流常受阻,从而出现局部肿胀、疼痛,但这是创伤后康复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无需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