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改变饮食。如果对多项食物不耐受,则建议改变烹饪习惯或环境条件。一般来说,如果不耐受食物少,则直接“忌食”就可。将已检测出的不耐受食品从食谱中剔除,或间隔几天吃一次。数月之后(约6个月),症状明显改善,“忌食”的不耐受食物仍可以小心地引入食谱,而可能不引起不耐受现象。
1.2、对于已忌食食入的食物,在症状消失或改善后,可以尝试逐渐将其引入正常饮食。并作症状观察记录,并根据具体情况决定该食物是否可以食用。
1.3、有一部分食物这时不会再引起从前的症状,可以转入轮替组。如果查出不耐受食物很多,则将+2、+3阳性的食物列为“忌食”,而将“+1”的食物列入“轮替”。“轮替”食物是间隔一段时间重新食用。
1.4、重新纳入应在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约6个月后进行。严格按照给出的饮食建议进行忌食和轮替,并记录症状变化。
1.5、储备耐受食品并冻存。以备不时之需,譬如“大麦、褐米、扁豆”等。
1.6、从轮替和安全食物中选取食物组合做成小吃。
1.7、严格遵守饮食计划。
1.8、理想的食谱应包含多种植物与动物。
1.9、注意有些食物成分中会含有不耐受组分,应当忌食。比如巧克力,含有“可可、奶、黄豆”等,葡萄酒含有“葡萄、酵母”等,一些药物中的添加有乳糖或谷阮等应看清组成。
如果检测出食物不耐受,患者不要急于开始调整饮食,应先与医生进行充分沟通,做好充分的调整计划以及心理准备。“每个人不耐受的食物种类和产生症状都不同,因此所需的饮食调整时间、烹饪方法、饮食环境和生活方式也不同。这时医生的建议就很关键,多吃一些平时不常吃的食物、尝试与以往不同的烹调方法,一定不要因为口味喜好就专注于吃某一种食物,一种食物只用一种做法。
食物不耐受指的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人的免疫系统把进入人体内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成有害物质,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过度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IgG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Ⅲ型变态反应),可引起所有组织(包括血管)发生炎症反应,并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的症状与疾病。
高发人群:所有人群
危害:一般影响不大,但是摄入要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