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治疗:早期用抗感冒药、抗组胺囊药、解热镇痛药改善局部及全身症状。
抗病毒治疗:可服用土霉素、麦迪霉素或肌注青霉素、庆大霉素等。
抗生素治疗:如阿莫西林、阿奇霉素等。
1、外感风寒
【症状】鼻塞声重,鼻痒喷嚏,流涕清稀,咳嗽痰多清稀,甚则发热恶寒,无汗头疼,肢体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则】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柴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前胡、甘草。加减:风寒郁闭较甚,加麻黄、桂枝;咳痰较甚者,加杏仁、浙贝母。
2、风寒夹湿
【症状】恶寒少汗,头重如裹,肢体关节酸楚疼痛,咳嗽声重,鼻塞流涕,舌苔白腻,脉濡。
【治则】疏风祛湿,散寒解表。
【方药】羌活胜湿汤。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甘草、川芎、蔓荆子。加减:无汗可加豆卷、苍术;痰多加半夏、陈皮。
3、外感风热
【症状】发热恶风,或微恶寒,头痛,鼻塞流浊涕,咳嗽痰黄,口干渴,咽喉红肿疼痛,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则】辛凉解表,宣肺散清热。
【方药】银翘散。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鲜芦根。加减:鼻塞头痛明显,加苍耳子、辛夷、白芷;咽痛较重,加元参、马勃、板兰根;口渴甚,加天花粉;热甚,加黄芩。
1、由于高热容易造成脱水,也因服退热药大量出汗时体内丧失水分就更多。脱水不仅使退热困难,还会影响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发生酸中毒等。因此必须鼓励患儿多饮水。同时血中钠浓度升高,血液高渗,患儿会发生口干口渴、烦躁不安甚至说胡话或抽筋,热度非但不退且会更高,可能会发生低钠血症,多见于平时有营养不良的婴幼儿。
2、有些患儿会引起抽筋,甚至高热惊厥。抽筋多发生于高热骤起之时,一次发热仅抽一次,很少超过2次以上,只要抽搐时间不长,处理得当,对孩子健康影响不大。
3、一般发热对身体组织器官的影响不大,且能加速抵抗力的产生。但当体温超过41°C时,体内蛋白质会发生分解,引起脑水肿而致病孩死亡或留下脑病后遗症。因此,孩子出现40°C以上高热就必须紧急处理。
4、小婴儿可能由于高热会引起心跳加快,还可能引起心力衰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