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上来说,咳嗽分为热咳、寒咳、伤风咳嗽和内伤咳嗽,选用中药止咳糖浆时,因药性不同,也有寒、热、温、凉之分,须对症服用。
早期咳嗽,痰可能不多,如果咳痰稀,色白或有泡沫、喉痒,夜重日轻,多属于寒证,要用解表散寒止咳药,如风寒咳嗽冲剂、消咳喘糖浆之类;如果咳黄痰,或是灰痰多为有热,属热证,要用清热化痰止咳药,如急支糖浆、蛇胆川贝液、复方枇杷膏、芒果止咳片、鲜竹沥(药性偏寒,适用于燥咳及痰黄带血者)之类。
如早晨咳嗽痰多,或有痰块,多属痰湿咳嗽,要用化痰止咳药,如半夏露之类;如干咳痰少,喉痒,属秋燥咳嗽,或是阴虚,要用润肺止咳药,如川贝枇杷膏之类;如为干咳,久咳不止,可适当使用镇咳药,如强力枇杷露等。
1、痰热壅肺
咳嗽反复发作,日久不愈,每感外邪即发,咯吐浓痰,痰中夹血,或咳吐鲜血,间夹泡沫,初起常有寒热、头痛等表证,舌红苔黄,脉数或弦。治宜清热化痰,宁嗽止血。
基本方药:柴胡、法夏、侧柏叶、阿胶(烊化)、炒苏子各10克,黄芩、冬瓜子(打碎)各15克,鱼腥草、芦根各30克,甘草6克;水煎日服1剂,分3次饭后1小时服。
2、肺肾阴虚
咳嗽痰少,口咽干燥,痰中带血或反复咳血,常伴有五心烦热,颧红,午后潮热,盗汗等症,舌红苔少或苔黄而干,脉细数。治宜养阴清热,凉血止血;可选用百合固金汤加减。
基本方药:百合、生地、白茅根各18克,玄参、麦冬、白芍各15克,川贝、黄芩、当归、阿胶、侧柏叶各10克,甘草6克。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小量咯血时嘱患者安静休息,作好精神护理,解除紧张心理状态,可以加用小量镇静剂。
大咯血的抢救护理。大量咯血时要安慰病人,保持镇静,配合医护人员积极治疗,防止窒息。首先要准备好抢救物品和药品,如吸引器、粗吸痰管、氧气、气管切开治疗包、止血剂等等。采取患侧卧位头,头偏向一侧,尽量把血咯出,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可用吸痰管吸引。迅速建立静脉通路,给予垂体后叶素静脉滴入,可使全身小动脉收缩,回心血流减少,肺循环减少,制止肺的出血。静脉输入垂体后叶素应调好输入速度,观察血压的变化,速度过快易发生恶心、呕吐、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因此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禁用。
如果大咯血骤然停止,病人面色发青,神志呆板,应考虑有窒息的可能,必须立即将患者置于头低脚高位,拍背、用粗吸引管吸出气管内血块,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吸引 ,解除梗阻。同时给予输血、补液等抗休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