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养生人群 >> 司机养生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孕妇,病毒性肝炎
2016-09-13阅读:10281 学员编辑 收藏
一、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
二、妊娠期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类型及传播途径
三、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怎样处理
四、妊娠合并肝炎护理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

1、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是产科常见的传染病,对母婴的影响均较大,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以肝实质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病变。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

2、病原主要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庚型及输血传播型七种病毒。以乙型肝炎常见,可发生在妊娠任何时期。

3、国内外报道孕妇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为0.8%~17.8%,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在妊娠这一特殊的生理时期,肝炎不仅使病情复杂化,也对胎儿产生一定的影响。重症肝炎还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妊娠期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类型及传播途径

1、甲型肝史病毒(HAV) 为嗜肝RNA病毒,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HAV不会经胎盘感染胎儿,故孕期患病不必流产或引产;仅在分娩期前后产妇患甲型肝炎病毒血症时,对胎儿有威胁。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

2、乙型肝炎病毒(HBV) 为嗜肝DNA病毒。外层含表面抗原,内层含核心抗原及核心相关抗原。

2.1、HBV的母婴传播方式为重要传播途径,包括:子宫内经胎盘传播、分娩时经软产道接触母血及羊水传播、产后接触母亲唾液或母乳传播。

2.2、HBV的母婴传播报道资料:妊娠晚期患急性乙型肝炎者,约70%胎儿被感染;妊娠中期患急性肝炎者胎儿感染率为25%;妊娠早期患急性肝炎者胎儿无一例感染;围生期感染的婴儿,85%~90%转为慢性病毒携带者;孕妇HBsAg阳性,其新生儿约半数为阳性;孕妇HBeAg阳性,表示为感染期,胎儿大多数被感染。

3、丙型肝史病毒(HCV) 存在母婴传播。HCV感染后易导致慢性肝炎,最后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母婴间垂直传播率为4%~7%,许多发生宫内感染的新生儿在生后1年内可自然转阴。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怎样处理

1、妊娠早期:妊娠合并轻型病毒性肝炎可继续妊娠,同时给予保肝治疗。若病情较重,应积极治疗肝炎,待病情好转后,可以考虑中止妊娠(人工流产),以免对妊娠不利,影响母子安全,又可防止肝炎进一步发展。

2、妊娠中晚期:手术引产危害较大,一般不考虑终止妊娠。但病情严重者,经过多种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就要考虑终目止妊娠。

3、分娩期:应配好新鲜血,做好抢救休克及新生儿窒息的准备。尽量采取阴道分娩,但要减少产妇的体力消耗。重点是防治出血。

4、产褥期:应用抗生素预防产后感染。严密观察产妇的肝、肾、心的功能变化。产后不宜哺乳,以减少体力消耗和防止肝炎病毒传染给新生儿。

妊娠合并肝炎护理

妊娠期女性患者需要进行必要的营养治疗,应根据患者肝炎的病理改变,体征,临床特点以及患者的生理要求制定的调补措施,为了促进患者肝组织的修复与再生,同时也为了使胎儿获得充足的热量个营养,乙肝患者应该在饮食调养上注意一下问题。

1、选择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

注意饮食的均衡营养,选择高热量、高蛋白、含有维生素的易消化的食物。同时也应该在日常饮食中多搭配钙,铁的食物,不宜饮酒,吃辛辣的食物,或者难以下消化的食物。

2、控制好饮食总热量

每天的总热量控制在2500-2600千卡之间。乙肝患者每天应该供足蛋白质的需求,如果患者出现血氨升高的情况,发生了肝昏迷的前期症状,就应该及时限制或者停止蛋白质的供给,特别是动物蛋白质。

3、了解凝血功能

测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量、血小板计数,以了解凝血功能状态,并备好新鲜血液以备急需。补充维生素K、C,以促进凝血因子的合成,防止凝血功能障碍。

4、缩短第二产程

协助手术助产,减少孕妇的体力消耗,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5、预防产后出血及感染

胎儿娩出后立即静脉注射缩宫素,并检查软产道有无损伤,如有裂伤应及时完善止血后缝合,仔细检查胎盘的完整性。

上一篇:胃病,养胃 下一篇:电焊工,尘肺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