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对宝宝来说是一项非常有益的动作,既能锻炼宝宝全身肌肉的力量和协调能力,又能增强小脑的平衡感,对宝宝日后学习语言和阅读有良好的影响,因此,爸爸妈妈一定要帮助宝宝完成爬行动作。
正常宝宝学爬行,共分3阶段
1、刚开始宝宝学爬有3个阶段:有的宝宝学爬时向后倒着爬;有的宝宝则原地打转,只爬不前进;还有的是在学爬时匍匐向前,不知道用四肢撑起身体;这都是宝宝爬的一个过程,因此,爸爸妈妈应该根据宝宝的特点耐心教宝宝练习爬行。
2、通常,在5~6个月时,宝宝就会为爬行做准备了,他会趴在床上,以腹部为中心,向左右挪动身体打转转,渐渐地他会匍匐爬行,但腹部仍贴着床面,四肢不规则地划动,往往不是向前爬而是向后退。
3、大概在宝宝6~7个月大,能够不用支撑独自坐稳后,可能很快就可以开始爬了。宝宝会把头抬来,向四周看。这时候他的手臂、腿和背部的肌肉也足够强壮有力,在用双手和双膝支撑身体时,不至于摔倒。
4、宝宝会逐渐(在几个月内)学会充满信心地从坐姿转换为四肢着地的姿势,而且很快就会意识到,如果自己伸开四肢,让身体和地板平行,就可以前后晃动身体了。
5、到大概9~10个月的时候,宝宝会发现借助膝盖用力推动身体,就能向前移动了。随着动作越来越熟练,宝宝还能学会从爬的姿势转到坐下的姿势。宝宝甚至还能掌握一种高级爬行技巧:交叉爬行,就是向前爬的时候移动一只胳膊和另一侧的腿,而不是同时移动同侧的胳膊和腿。在这之后,只要多加练习,宝宝就可以熟能生巧。到1岁左右时,他爬得就非常好了。
6、宝宝学会爬之后,距离完全行动自如只有一步之遥,那就是学会走路。为了完成这最后一步,宝宝很快就会开始撑着所有能够得着的东西努力站起来,不管是家里的茶几还是你的腿。一旦小家伙找到了双腿站立、保持平衡的感觉,他就能够独立站起来,并扶着家具走上几步。之后,宝宝学会行走、跑、跳,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很多家长认为的“爬行”实际上是一种形式上的爬行,家长们认为把孩子放在一个专门的区域去爬就是“爬行”,或者家长参与辅助爬行就是“爬行”。实际上爬行是每个孩子都要经历的重要过程,也同样是孩子早期教养的一个结果。
我们可以把爬行分成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爬行的准备阶段,就是我们刚才讲到的他要具备颈部力量、腰背力量、上肢和腿部力量的储备。如果家长在孩子0-6个月没有很好的对孩子针对这些方面锻炼和培养,那么他的爬行就是很困难的。
第二阶段爬行的学习与实施阶段,宝宝在储备力量的同时就要开始进行技巧和谐调性的训练,这就是爬行的真正开始了。我们很多宝宝在床上、地上爬都是不可少的,很多家长的误区就是在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是爬行的巩固阶段。这个阶段就是家长提出的我的宝宝没有爬行,这个阶段是宝宝建立自信心,整合自己的感觉统合的最佳时期。
应根据年龄的不同来选择最适合宝宝爬行的姿势:1岁半以前的宝宝,可以采取俯卧式的姿势来爬行,让全身的皮肤都与地面相接触,以刺激宝宝触觉的发育;1岁半-2岁的宝宝,可以采用肘手爬,屁股上拱,像猩猩的姿势一样爬行,但无论采取哪种姿势,都应该安全第一。
最好让宝宝在比较柔软的地方爬行,如床上、地毯上等;若在地板上爬,可以铺上泡沫垫、毯子等软物,以免宝宝被磕伤。7个月左右的宝宝,刚开始还不会爬,家长可在宝宝爬行过程中,用双手握住宝宝的2只脚,前后交替的推着宝宝往前走,来训练宝宝的爬行;8个月后,家长基本上可以松手,但最好还是站在宝宝旁边,以防宝宝摔伤。
爬行的具体时间应根据宝宝的身体状况进行调节,以宝宝不累为原则。一旦宝宝在爬行过程中出现烦躁、哭闹、不肯前行等现象,表明宝宝累了,切不可强制宝宝继续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