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认为第划分为三步:
第一步:控制血糖。
第二步:治疗神经病变-缓解疼痛等症状,包括自我护理、药物止痛、针灸、物理疗法、使用维生素B12等。
治疗措施有:
由于糖尿病本身及神经病变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不明,因此糖尿病神经病变至今缺乏特异性病因疗法。目前治疗措施有:
1.1、严格控制糖尿病是治疗本症的基本原则。近年国外运用胰岛素泵严格控制血糖对神经病变的防治已获较好的疗效。
1.2、药物治疗。以往多年试用大量多种B族维生素包括B1、B2、B6、B12及复合维生素B大都无效。近年多选用下列药物治疗:醛糖还原酶抑制剂、肌醇、甲基B12?。
1.3、对症治疗。包括:
1.3.1、物理疗法。针对麻木及疼痛,可采用温水浴、温热疗法、按摩、针灸治疗,可有一定疗效。
1.3.2、镇痛剂。常用的有酰胺咪嗪、苯妥英纳、氟奋乃静、阿密替林等。
1.3.3、止泻剂。鞣酸蛋白、次碳酸铋、中药健脾温肾止泻剂。针灸治疗对糖尿病性腹泻疗效较好。
1.3.4、神经源性膀胱。可试用耻骨上按摩,每3~4小时鼓励自动小便;较重者给氨甲酰胆碱 0.25mg,皮下注射,有一定疗效;必要时应留置导尿、膀胱冲洗。
1.3.5、胃肠低张状态可予胃复安5~10mg,每日 3~4次。
1.3.6、体位性低血压可予9α-氟氢化可的松0.1~0.3mg,每日一次,起床或起立时应缓慢进行。
1.3.7、阳痿。可肌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或睾酮,中药补肾剂有一定疗效。
第三步:防止损伤继续发生,坚持控制血糖,避免大幅度血糖波动;坚持运动锻炼,平衡饮食;有需要的话,减轻体重。
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见于病史较长的患者,随着时间推移发病率逐渐增高。资料表明,患糖尿病5年、10年、20年后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分别为30%、60%和90%。糖尿病神经病变可引起患者肢端感觉异常、痛觉过敏、手足麻木,进而可导致肌张力下降,肌力减弱,甚至引起肌萎缩、瘫痪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防治,首先是严格而有效的控制血糖,预防、延缓和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其次是选用合适的改善神经病变药物,以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目前,推荐用于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尼莫地平是用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首选钙拮抗剂,具有扩张血管、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增加神经血流及改善神经传导速度的效应,每次40毫克,每日3‘次口服。
藻酸双脂钠、葛根素、丹参等注射液,具有降低血黏度、改善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增加神经血流及改善神经传导速度的作用,可选择其一作为症状加重期的治疗措施之一。藻酸双脂钠按每公斤体重1-3毫克缓慢滴注,每日一次,10~14天为一疗程,每日最大用量不能超过150毫克。葛根素每次200~400毫克,加入葡萄糖液500毫升中滴注,每日一次,10~20天为一疗程,连续使用2~3疗程。
维生素B12是蛋氨酸合成酶的辅酶,参与神经细胞内用于组成轴突的结构蛋白合成,还与神经髓鞘、神经细胞膜、神经突触和受体的功能发挥密切相关,有利于神经损伤的修复。肌肉注射维生素B12,每次100微克,每日1次,10~20天为1个疗程。可与维生素B1联合应用,每次50~200微克,每日或隔日1次,以增强疗效。
均为抗氧化剂,通过降低血脂、软化血管壁、降低血黏度和保护神经细胞,对糖尿病神经病变起到辅助治疗作用。a-硫辛酸每天1~2粒口服,或使用注射液;维生素C每次0.3克口服,每日3次;维生素E每次0.1克,每日3次。
包括改善糖代谢和脂代谢的药物,如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CEs抑制剂和亚麻酸等。这一类药物的应用尚处于临床观察阶段,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糖尿病神经病变最关键的原因是脏腑的肝机能失常。最复杂的是奇经八脉受损。导致气血运行紊乱、筋脉失养、经脉经气涩滞而出现麻、木、痛、汗出异常、腹泻、便秘、虫咬蚁爬等异常感觉。糖尿病刚发生时可能就是乏力,别无其它不适,若不及时治疗或者治不得法就可以伤害神经,导致上述诸般变化,甚至伤心、脑、肾以致心肌梗赛、中风、尿毒症而亡。糖尿病神经病变是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的痛苦的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神经病变患病率高: 可达47%-90%,糖尿病神经病变致残率高:造成50—70%的非创伤截肢,糖尿病神经病变死亡率高,达25—50%。
可表现为骨盆带、肩胛带及四肢近端肌肉萎缩。糖尿病伴有低血钾时可有低钾性麻痹均是糖尿病性神经病症状。
以多发性神经炎最多见,为两侧对称性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及共济失调表现。颅神经受累者较为少见,可有一侧或两侧外展神经、动眼神经麻痹,视网膜炎及视神经萎缩等。植物神经常可受累,表现为胃肠功能紊乱、腹泻、膀胱障碍、阳痿萎、体位性低血压、泌汗异常及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等改变。肌电图呈神经原性改变,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是糖尿病性神经病症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