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导读:糖尿病人可以做哪些运动?我们都知道运动能增强糖尿病人的心肺功能,降低血糖,增强药物治疗的效果,同时能降血脂和减肥。其实适合糖尿病人运动的方式有很多的,不需要千篇一律地跑步,选择多种运动方式比单一的要好。那么,糖尿病人可以做哪些运动呢?看看以下介绍吧。
1、游泳
游泳时,水的波浪不断拍打身体,可起到全身按摩的作用,从而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胰岛素抵抗、加快人体新陈代谢、促进消化和吸收能力、进而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人在游泳时,水的阻力是空气中的12 倍,克服这些阻力要靠消耗较大的能量,其中部分脂质及储存在肌肉和肝脏中的糖原被消耗,从而起到减肥的效果。当人在水中时,由于水的浮力,整个身体被水支撑着,身体的各个关节、肌肉和其他组织受到的压力就会减少,从而可以降低关节受损的危险。研究表明,当水没至腰部,身体只需承受体重的50%;若水没至颈部,则只需承受体重的10%。游泳既可以陶冶情操,又可以锻炼意志,从而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游泳一定要选择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之间进行,不可空腹及睡前游泳。游泳要适度,不应感到过度疲劳。
2、慢跑
慢跑被称作温和的心脑血管体操,它对人体的心脏和血管会产生非常好的刺激。跑步当中排汗非常有利于健康,它不等同于蒸桑拿或者由于环境温度高出汗的概念。动汗为贵,跑动起来心脏加快跳动出的汗才有意义,因为糖尿病患者体质偏酸性,动汗可使体内环境偏碱性,从而降低炎症的发生率,对伤口的愈合、皮肤的修整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3、散步
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剧烈运动显然是不适宜的。散步是一种非常健康方式,散步既能有效降低血糖,又能交流感情,放松身心,可谓一举数得。散步简单易行,只需一双合适的运动鞋,随时随地都可散步。糖友可要一边步行一边击掌,这样有利于上肢肌肉的收缩与运动。上下肢互相配合,更能增加糖与脂肪的消耗。如果糖友之前没有参加过锻炼,可以从每天散步10—15分钟开始,之后逐渐增加到每天散步30—45分钟。或者戴一个计步器,争取实现每天步行1万步的目标。
4、太极拳
练习太极拳有助于缓解压力、改善平衡能力和提高身体灵活性。糖友练太极还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有新研究发现,糖友每周参加两次太极拳训练班,每次练习1小时,每周再在家练习三次,每次20分钟,可以使血糖水平明显降低,提高糖友生活质量。
5、间歇式运动
间歇式运动是指在正常运动过程中增加几次强度更高的运动,比如慢跑与快跑结合,散步与快走结合等。研究发现,间歇式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改善心血管健康和增强运动毅力。科尔伯格博士建议,插入高强度运动的时间一开始可以是15—30秒,之后逐渐增加到1—2分钟。
6、举重
美国欧道明大学运动科学教授谢莉·R·科尔伯格博士表示,哑铃并非健美者的专利。糖尿病患者练习哑铃等抗阻训练或力量训练,可锻炼肌肉,增加肌肉热量储存, 降低血糖水平。她建议,开始锻炼时候,不妨使用小哑铃,或自制矿泉水瓶中装半瓶沙子,每周锻炼2-3次,每次15-20分钟。之后根据锻炼情况,再逐渐增 加运动强度、哑铃重量,此时半瓶沙子可换成整瓶的。
7、平衡锻炼
平衡能力会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步降低,糖友脚部感觉通常会更加迟钝,因此平衡能力会受到很大影响,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患者更容易走路失态。平衡能力训练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专家建议,选择桌椅附近,单脚着地,做做“金鸡独立”。能够单脚着地站立后,再练习“闭眼金鸡独立”,双脚可轮流练习。
8、健身操
糖尿病患者很多都有远端的血管坏死,因此糖尿病后期很多患者会出现手指头痛、脚指头红肿麻木等症状。每天可以做:身体往上拔,脚掌支撑,脚后跟离地,一上一下地踮脚,同时手臂手掌全力张开,做“抓”的动作,每抓一把,脚底下都随之运动,每次做5分钟,每天早上和晚上都坚持做。
9、爬山
爬山运动可以明显地提高腰、腿部的力量以及行进的速度、耐力、身体的协调平衡能力等身体素质,加强心、肺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在有一定身体基础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加长运动时间、增加上爬高度,这样可以消耗更多的热量。长期练习可以减脂,促使身体恢复正常。在爬山过程中,腿部大肌群参与较规律的运动,且有一定的负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更多的毛细血管张开,加强氧交换,增强新陈代谢,使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加强,有利于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10、做家务
有些人不爱运动,其实做家务也是很好的锻炼,有助于消耗热量和降低血糖。养花种菜、打扫房间、洗车、遛狗、与孩子一起玩耍等都很好。
注意:有些糖尿病人士不适宜运动的,如心功能不全、心绞痛、心肌梗塞、严重高血压、严重呼吸功能障碍、哮喘、尿毒症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广泛出血、视网膜脱离、糖尿病酮症、糖尿病足、近期频繁发作低血糖、脑血管意外的高危人群,糖尿病人运动前最好做相关检查,充分评估自身的体质和病情,以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