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哪些糖尿病人适合中医治疗?很多糖尿病人由于担心降糖西药的副作用和胰岛素的依赖性对身体影响不好,于是寻求中医治疗。但效果也不明显。原来并非所有的糖尿病人都适合用中医治疗的。那么,哪些糖尿病人适合中医治疗呢?下面罗列了5种情况,来看看吧。
一、并非所有的糖尿病都适合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糖尿病,应扬长避短选择好适应证。就降糖作用而言,中药绝对没有西药快,但它注重整体调控,在改善症状等方面明显优于西医,适合于2型糖尿病,以及伴有慢性血管、神经并发症者。但考察其疗效时,要与现代医学的可靠指标,如血糖、血脂、血压、HbA1c等。
如果效果不佳,要改用中西结合治疗或西药治疗。1型糖尿病不适合用中医治疗,因为1型糖尿病患者自身没有或仅有极少量的胰岛素分泌,完全依赖外源的胰岛素来维持正常的生理需要,一旦中止胰岛素治疗则会出现酮症酸中毒而威胁生命。目前还没有发现任何一种中药能代替胰岛素。
二、哪些糖尿病人适合用中医治疗?
1、糖尿病前期
糖耐量异常的患者一部分会长期保持糖耐量异常状态,一部分会逐渐恢复正常,还有一部分会逐渐发展成为糖尿病。我国每年有大约10%左右的糖耐量异常的患者进展为糖尿病。糖耐量异常进展为糖尿病之前称为“糖尿病前期”,虽然还不是糖尿病,但同样存在高血糖损害和慢性并发症逐渐发生的可能性。对这部分人群,在认真进行饮食管理与运动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中药调理,可以对血糖和血脂进行有效干预,可以降低50%的糖尿病的发生率。
2、血糖控制良好但症状缓解不明显
临床上常常可以见到经过综合治疗后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仍然存在一些症状,如口干又不想喝水,疲乏无力,体弱多汗等气阴两虚的表现,西医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这时可以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可采用益气养阴、填补肝肾、清热利湿等对症治疗的方法取得良好疗效。
3、轻中度2型糖尿病
临床上时常可以见到轻中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血糖不太高的老年患者,在饮食和运动的基础上可以单纯应用中医药治疗,就可以将血糖控制在满意的范围。
4、协助降低血糖减少西药的剂量
西药降糖的疗效肯定,但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有些患者为了将血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用的西药剂量比较大,而长期大剂量的使用西药必然给身体带来一定的损害。这时如果加用中药治疗,在方药合理的情况下可以逐渐减少西药的使用剂量,协助平稳降糖。
5、预防和治疗早期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常见有肾病、眼底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西医还缺乏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在综合治疗血糖控制良好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论治,可取得良好效果。实验证实,西药加中药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如采用补肾固摄等方法治疗,可以使患者尿蛋白排出减少,保护肾功能,减少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采用补益肝肾、活血通脉等方法治疗,可以促进眼底出血渗出的吸收,提高患者的视力,延缓其发展;采用补益肝肾、舒筋通脉的方法治疗,能够明显缓解肢体凉、麻、痛的神经病变症状。
三、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注意事项:
采用中医治疗糖尿病并非单纯依靠中药就可以了,还需要饮食、运动、情志相结合。
1、饮食的控制
饮食的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也是糖尿病中医治疗的要点之一。糖尿病是一直富贵病,所以一定要控制自己的饮食。
2、轻松柔和的运动
适当的进行运动,也可以有效的辅助治疗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运动,“以不疲劳为度”,可根据病情选择散步、健身操、太极拳、游泳、交谊舞等。尤其是太极拳,具有轻松、自然、舒展和柔和的特点,最适合糖尿病患者。
3、情志调节
情绪的控制对一个糖尿病患者来说十分的重要。如果长期一直情绪不稳定,急躁等就会导致病情的加重和消渴病的发生。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节喜怒”、“减思虑”,怡情悦志,胸襟开阔,保持气血流通,以利病情的控制和康复。这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要点之一。
以上介绍的5种情况用中医治疗效果更为显着,属于这些情况的病人可以尝试中医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