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尿糖偏高的原因有哪些?我们除了要关注血糖外,还有关注尿糖。正常人的尿中应该没有糖,如检测应为阴性,若检测为阳性,则表示尿糖偏高。那么,尿糖偏高的原因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下文的回答吧。
尿糖与血糖的关系:
正常人尿糖甚少,一般方法测不出来,所以正常人尿糖应该阴性,或者说尿中应该没有糖。在正常人,只有当血糖超过160~180mg/dl时,糖才能较多地从尿中排出,形成尿糖。
所以说,血糖的高低决定着尿糖的有无:血糖在180~200mg/dl,尿糖应为±;血糖在200~250mg/dl,尿糖应为+;血糖在250~300mg/dl,尿糖应为++;血糖在300~350mg/dl,尿糖应为+++;血糖高于350mg/dl,尿糖应为++++。
尿糖偏高的原因:
正常人每分钟约有100毫克葡萄糖从两侧肾脏滤过,但几乎全部被重吸收回血液,因此,当我们做尿糖定性试验时,结果为阴性。这是由于人体有一个称为肾糖阈(即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的限度)的功能。
当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一般为8.8摩尔或180毫克%)或血糖虽未升高但肾糖阈降低,尿中即出现大量的葡萄糖。此时,尿糖定性实验阳性,称为糖尿,一般指葡萄糖尿。但出现尿糖阳性并非都是糖尿病,许多原因可导致尿糖增高。
1、饮食性尿糖
在甲状腺机能亢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时,食物中的糖在胃肠道吸收过快,进餐之后出现暂时性的血糖增高而使尿糖增多。
2、妊娠性尿糖
妊娠中期及后期均应做尿糖化验,但出现尿糖并不能诊断为糖尿病。妊娠后期由于乳腺功能开始活跃可发生乳尿糖。还应考虑妊娠期肾小管对糖再吸收能力下降及排出的葡萄糖增多而引起肾性尿糖。
3、药物性尿糖
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脑垂体后叶激素、咖啡因及苯丙胺类药物,会使血糖增高而造成糖尿。另外,有些药物如吗啡、水杨酸类、水合氯醛、氨基比林、对氨苯甲酸及大量枸橼酸等,可使尿糖的化验呈假阳性。
4、肾性尿糖
肾性糖尿是因为肾小管重新吸收机能低下所致,多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家庭性糖尿及新生儿糖尿等。
5、神经性尿糖
神经性尿糖是指患脑血管意外、肿瘤颅骨骨折、脑炎、癫痫等疾病会改变神经及内分泌的调节肝脏内贮存的糖元分解,血糖便增高,从而成为尿糖高的原因。
此外,肢端肥大症、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以及严重的肝脏疾病患者也可出现继发性糖尿。因此,尿糖阳性患者不必过度紧张,进一步查明病因才是关键。
尿糖高是糖尿病吗?
糖尿病这个病名就是因为尿糖的发现,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一个公认的病名,但是内涵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已经不再把糖尿病简单理解成尿里含糖。实际上,健康的人尿里也偶见尿糖。而糖尿病的诊断依据则是血糖。
专家指出,其实,尿糖阳性并不一定都是糖尿病,很多生理和病理情况均可引起尿糖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