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二指肠溃疡吃中药好还是西药好
1.1、安全、副作用少
由于中药外治是施于体表,它可以随时观察其适应和耐受情况而决定去留,不会像内服药物,如不对症,发生副作用时处理比较复杂,外治只要施治配药得当,是比较安全的,一般很少有副作用。
1.2、对胃肠道无损伤
病人服药,首先入胃再吸收,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损伤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尤其一些病人胃的情况不好,又非要服药不可,往往陷入治病必服药,老病未治好,胃病又成的两难局面。那么药物外治就不存在这一问题。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服药的痉对许多病人是难以长期忍受的,中药外用可以起到“良药治病不苦口”。
2、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
2.1、消化
胃液量增加,酸度增高及胃蛋白酶增加,促使十二指肠粘膜组织的蛋白质发生水解,出现“自体消化”,形成溃疡。
2.2、创伤
机械、温热与化学的作用,如食物粗糙、辛辣、过酸、烟酒长期刺激等均可造成十二指肠粘膜的原发性损伤而形成溃疡。
2.3、炎症
有的人研究表明,在100%的十二指肠溃疡病例中,可同时见到十二指肠粘膜的炎症性改变。这些改变发生在溃疡之前,从单纯的、浅表的炎症性粘膜糜烂,直至溃疡形成。
3、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
3.1、疼痛
疼痛是十二指肠溃疡病的突出症状,至少90%的病例有疼痛表现,一些病人没有疼痛,然而感觉上腹不适,少数病人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即所谓无症状性溃疡病,约有10%的病人,第一个提示溃疡病的征象是呕血,黑粪或二者兼有,极少数病人,溃疡病的首发症状是急性穿孔。
3.2、其他症状
一些十二指肠溃疡病病人可以反复反流上来大量不含有食物的酸性胃液,称为反酸,十二指肠溃疡病病人还可有泛口水,即口中迅速涌出大量水样唾液,这是迷走神经活动度增强的表现。
烧心,即胸骨后烧灼感,是溃疡病病人极为常见的症状,它的发生可能是酸性胃液反流至食管造成刺激,也可能是反射性食管痉挛的结果,烧心时有时有酸性胃液反流至口腔。
1、开水冲鸡蛋
做法:鸡蛋1个,打入碗中,用筷子搅匀,用滚烫的开水冲熟后即可食用,每日1剂。
功效:现代医学认为,开水冲鸡蛋质地柔软,容易被胃消化吸收,可大大减轻胃的负担,有利于溃疡病灶愈合。
2、鸡蛋三七炖
做法:鸡蛋一个,蜂蜜30ml,三七粉3g,将鸡蛋打入碗中搅拌,加入三七粉拌匀,隔水炖熟再加蜂蜜调匀服食,每日1剂。
功效:三七止血抗炎;蜂蜜补中益气,健脾胃;此方可舒肝理气,和胃健脾,适用于上腹疼痛,呕吐、伴恶心、嗳气等。
3、佛手扁薏粥
做法:佛手10g,白扁豆、薏米、山药各30g,猪肚汤及食盐适量。将佛手水煎取汁,去渣,纳入扁豆、薏米、山药及猪肚汤,煮为稀粥,略放食盐调味服食,每日1剂。
功效:佛手芳香理气,健胃止呕;白扁豆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胸闷腹胀;薏米、山药健脾益胃;猪肚汤补虚损、健脾胃。
1、戒烟
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溃疡病发生率高2倍,吸烟影响溃疡愈合和可促进溃疡复发。
2、饮食控制
酒、咖啡、浓茶、可口可乐等饮料能刺激胃酸分泌增多,易诱发溃疡病。吃精制低纤维素食物者比吃高纤维素者溃疡发病率高。有人认为多渣食物或许有促进表皮生长因子或前列腺素释放增多的作用。
3、精神因素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或情绪波动的人易患十二指肠溃疡。人在应激状态时,可能促进胃的分泌和运动功能增强,胃酸分泌增多和加速胃的排空,同时由于交感神经兴奋使胃十二指肠血管收缩,黏膜血流量下降,削弱了黏膜自身防御功能。
4、药物
长期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约有10%~25%患者发生溃疡病,其中以胃溃疡更为多见。除药物对胃十二指肠黏膜直接刺激作用外,主要是由于这类药物抑制体内的环氧化酶活性使黏膜内前列腺素合成减少,削弱了对黏膜的保护作用。阿司匹林原物是脂溶性的,能穿透上皮细胞膜破坏黏膜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