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时令养生 >> 节气养生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八月十五,摸秋
2016-09-14阅读:9546 学员编辑 收藏

文章目录

一、八月十五摸秋是什么意思
二、八月十五摸秋的故事
三、八月十五的习俗

八月十五摸秋是什么意思

1、旧时汉族岁时习俗。流行于黄河中下游、淮河流域、长江流域等地。一种祝愿得子的象征活动。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夜,婚后尚未生育的妇女,在小姑(或其他女伴)陪同下,到田野瓜架,豆棚下暗中摸索摘取瓜豆,故名。据清代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中记载:“女伴秋夜出游,各于瓜田摘瓜归,为宜男兆,名曰摸秋。

八月十五摸秋是什么意思

2、在我国的许多地区,中秋之夜流行着摸秋的习俗。据清代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中记载:”女伴秋夜出游,各于瓜田摘瓜归,为宜男兆,名曰摸秋。“那些结婚后未生育的女子,中秋之夜会乘着月光,在小姑子或其他女伴的陪同下,到别人家的田中去偷摘瓜豆。因为汉族民间相传,摸到南瓜的,即可生男孩,因为”南“与”男“谐音,摸到扁豆则生女孩,因为扁豆也称”娥眉豆“。而这一夜,瓜豆之主非但不责怪”偷摘“者,反而以此为乐。

八月十五摸秋的故事

1、话说从前,小杨村有一个名叫绣児的女子,她长得如花似玉。十六岁就到了婆家。婆家有两个女儿早已出嫁,全家四口,和睦相处,安居乐业。日子过得很甜。绣児夫妇感情很好,可是结婚五年还没有生儿育女,婆媳之间就出现了隔阂。婆婆常用冷言冷语来讥讽绣児:”人长得是乖,像红漆马桶,来了五六年,莫说生崽,连疖子都生不出,我今世莫想抱孙子。“俗话说:冷茶冷饭吃得,冷言冷语听不得。绣児见婆婆冷嘲热讽,心如刀割。她不知躲在房里哭了多少次呢,有时连枕头都哭湿一边。她的公公和丈夫虽没有明讲过,可是哪家的丈夫不想自己的妻子能生儿育女,哪家的公公不想着能抱胖孙孙呢!

2、那年中秋节,她婆家的两个姐姐、姐夫带着他们的儿女来向公婆拜节,绣児为了顺婆婆的意,合家团圆,也不好意思回娘家。婆婆见了那些外孙和外孙女,喜得合不拢嘴。晚上,一轮明月当空,全家人设酒赏月,吃西瓜、月饼,谈笑风生。她婆婆望着那些外孙争食月饼,又是一番冷嘲热讽:”我嫁出的闺女,能生儿育女,有资格上得人家的神龛,我家的命真苦啊,将来还要绝代呢!“婆婆讲个不歇气,连她的两个女儿也说她讲得过分了。

3、幸喜,她的几个外孙还要吃西瓜,婆婆对绣児说道:”屋里没有瓜了,你到后园摘一个来吧!“绣児早就想离开了,她来到屋后的菜园,一时泪如雨下,若不是中秋佳节,她定要放声大哭一场。于是她双脚跪在地上,仰望天空:”苍天啊!早些把我这薄命的女子处死吧。月亮啊!你圆圆的月华总希望人间合家团圆,而在我这苦命人的身上,连找不到一点圆满的痕迹呢。嫦娥啊!你知道人间不育女子的苦楚吗?像我这样可怜的女子,留在世上怎能过呢?“她正准备上吊,一死了之,忽听得她婆婆在喊快拿瓜来。她连忙摘了一个又大又好看的西瓜,交给婆婆。说也奇怪,中秋节后不久,绣児怀孕了,头胎就生了一个男孩。她婆婆高兴极了,再也不对她冷嘲热讽了,绣児在家里地位也越来越高。

4、附近一些不生育的妇女,每当来询问绣児时,她就会讲起中秋节摘西瓜的经过。人们的信仰,瓜是多子的象征。后来,人们知道他们的朋友盼望生儿育女时,就在中秋节晚上,到地里摘瓜,称为”摸秋“,然后把西瓜用鼓乐鞭炮送到朋友家,预兆多子,故名”送喜瓜“,主家以酒食款待。”摸秋“和”送瓜“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八月十五的习俗

1、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八月十五摸秋是什么意思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2、偷菜

在古代,许多地方流传着中秋夜”做贼“的习俗。皓月当空,夜深人静的时候,未婚少女们偷偷地出动了,她们蹑手蹑脚,借着月色摸到别人家的菜地上偷菜。

相传,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别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葱,就表示她将来会遇到一个如意郎君。台湾有句俗语”偷着葱,嫁好郎;偷着菜,嫁好婿“指的就是这一习俗。

3、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大赋名篇《七发》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

4、吃月饼

八月十五摸秋是什么意思

我国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