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养生文化 >> 道家养生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道家养生之动静合宜乃养生长寿之道
2015-06-18阅读:10764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 古人云:“勤可以致寿考”(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勤有三益》),同样,&……

古人云:“勤可以致寿考”(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勤有三益》),同样,“‘静’可以益寿”(清·金缨《格言联璧·存养》)。

在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曾产生过“清静养生”和“运动养生”两种主要模式。前者始于老子,老子的“致虚静,守静笃”、“无欲以静”的思想,对中医清静养生学的发展有着很大影响。所谓“静”是指思想专一,排除杂念。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机体不可过劳;二是指心不轻动,以便保持生理和心理的平衡。后者始于庄子,他提倡“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华佗倡导五禽戏,孙思邈提倡“常欲小劳”等。所谓“动”包括走动、活动、运动、劳动等。

欲求长生之道,到底以静为主还是以动为主?历来养生家众说纷纭。应该说,动与静是对立统一的两种养生方法,不能截然分开。早在南北朝时期宋梁间的著名医药学家、道家陶弘景就指出:“静以养神,动以炼形,能动能静可以养生。”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也提出“动静节宜,所以养生也。”(《二程集·粹言》)到明清时期则逐步形成动静合宜、劳逸适度的养生原则。明代医家万全在《养生四要》中强调“动静不失其常”。清代医家方开则进一步阐明:“动静合宜,气血和畅,百病不生,乃得尽其天年……过动则伤阴,阳必偏胜;过静则伤阳,阴必偏胜。”(《延年九转法》)这些对我们当前的养生健身活动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其实,动与静是相对的,该动时不动,阳气不振,易于生病;该静时不静,阴气不存,也易于染病。动静合宜,劳逸适度,才是生命的真谛。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