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时令养生 >> 节气养生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舞龙基本动作,舞龙
2017-01-09阅读:9266 学员编辑 收藏

文章目录

一、舞龙基本动作
二、舞龙的种类
三、舞龙的由来

舞龙基本动作

1、舞龙的基本动作

8字舞龙动作,运动员将龙体在人体左右两侧交替作8字形环绕的舞龙动作,可利用人体组成多种姿态,运用多种方法作8字形状舞动。要求龙体运动轨迹要圆顺,人体造型姿态要优美,快舞龙要突出速度、力量,每个动作左右舞龙各不少于4次,单侧舞龙每个动作上下各不少于6次。

游龙动作,运动员较大幅度奔跑游走,通过龙体快慢有致、高低、左右的起伏运行,展现婉转回旋、左右盘翻、屈伸绵延等龙的动态特征。要求龙体循着圆、曲、弧线的规律运动,运动员协调地随龙体的起伏行进。

穿腾动作,龙体运动路线呈纵横交叉形式,龙珠、龙头、龙节依次在龙身下穿过称“穿越”,龙珠、龙头、龙节依次在龙身上越过称“腾越”。

翻滚动作,龙体呈立圆或斜圆状运动,展现龙的腾跃、缠绞的动势。龙体作立圆或斜圆状连续运动,当龙身运动到舞龙者脚下时,舞龙者迅速向上腾起依次跳过龙身,称“跳龙动作。

舞龙基本动作

2、舞龙的历史起源

龙乃中国四灵之首,(龙、凤、麒麟、龟乃中国四灵)中国人对之敬而且畏。在我们的心目中,龙是祥瑞的灵物,是和风化雨的主宰,也是狂涛骇浪的破坏者; 以求风调雨顺,而龙在沿海一带的神话亦特别多。

龙”为图腾的强大氏族,由西方(甘、峡)移向东方而入中原,这就是后来的“夏”。伏羲和女娲氏,是中国的先式里是有名的人物。传说他们是兄妹,也有人说他们是夫妇。在汉代的石刻和砖画中,常有人首蛇身的伏羲和女娲的画像。这些画像的伏羲和女娲,腰身以上成人形,腰身以下则是蛇躯,两条尾巴紧紧地缠绕着;两身的面孔或正向或背向,当时的人从传说中竟认他们为始祖神,而且又成保护神,故此古人祠墓多刻有他的画像,就是取其保护死者,以能安享地下快乐之意。

3、舞龙的相关习俗

舞龙是个大节日,舞到任何一处都会受到招待。舞龙的队伍有时一天可以吃五六次酒宴,这叫“龙换酒”。 等到舞龙完毕,就将首尾烧掉,龙身送回庙内,明年再用。

舞龙的种类

舞龙基本动作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民族。综观各地、各族人民的舞龙表演,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常见的有火龙、草龙、毛龙(贵州石阡)、人龙、布龙、纸龙、花龙、筐龙、段龙、烛龙、醉龙、竹叶龙、荷花龙、板凳龙、扁担龙、滚地龙、七巧龙、大头龙、夜光龙、焰火龙等近百种之多。龙灯的节数一般为7节,9节和13节。从久远的年代起,舞龙活动经久不衰,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舞龙不再是某一民族独有的“自喻”项目,而是属于各个民族的了。今天,在我们祖国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里,“龙”已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舞龙的创造和流传是全中华民族光辉历史的一部分,为我们的民族和人民所喜爱。灯节中的花灯种类繁多,诸如花卉、虫鸟、百兽,应有尽有,唯其中最特出而又巨大的,则数“龙灯”。

舞龙的由来

舞龙基本动作

灯节虽始于汉初,盛于唐宋,但“舞龙”的习俗,相信是承继殷周“祭天”的遗风。 龙在历史文籍的记载中出现的时间极早,而且“舞龙”包含“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原有“祈年”的意思。古人民智不开,大概由于龙在神话中是海洋的主宰,威力无穷,而海洋主水,龙也就很自然地做了农作物的司雨神。民以食为天,谷物是维持生命的根本,间接也就操纵了人类的生命。按这意义敷衍,龙的重要性竟是超逾了祖宗——帝舜、契和后稷。如此,龙被古人奉为“吉物”出现在庆典祭祀中,自然也不足为奇了。《礼王制》称:“宗庙之祭,春曰钥,夏曰衤帝,秋曰尝,冬曰烤”。人们所以要舞龙,与古代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中对自然现象缺乏科学知识有关。他们幻想龙是管雨的,想以舞龙来祈求神龙,以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