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养生文化 >> 道家养生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道教传播在云南
2016-04-28阅读:9364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云南自古是少数民族部落聚集的地区,与道教重要流派五斗米道的发源地四川毗邻。张陵在四川鹤鸣山把神仙道化成宗教,创立五斗米道……

云南自古是少数民族部落聚集的地区,与道教重要流派五斗米道的发源地四川毗邻。张陵在四川鹤鸣山把神仙道化成宗教,创立五斗米道,置二十四治教化治民,二十四治中的蒙秦治就设在金沙江南和滇东北及滇西的部分地区。因“民俗略与巴蜀同”和特殊的地缘关系,道教在东汉末年便传入云南。最早传入的教派是五斗米道。

魏晋时期,最具传奇色彩而又传播较广的是孟优的记载:“孟优,世居巍宝山,与土帅孟获兄弟也。素怀道念,常往来于澜沧、泸江水间,得异人授长生久视方药诸书。”诸葛亮南征云南时,士兵误饮哑泉,“优进仙草,立验”,诸葛亮感激不尽,欲赠功名金帛,孟优坚辞不受,依然是“高士幽栖独闭关”,继续在深山修行。这一历史传说反映出,早在三国两晋时期,就有道教隐士栖居于滇西巍宝山修道,并行医济世。

南诏和大理国时期,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繁荣,云南与中原和周边国家、地区交往频繁,佛教信仰在洱海地区逐渐成为宗教信仰主流,但道教崇信依然流行。唐中叶时,“蒙氏强盛,蜀人有以黄白之术售于蒙诏者,蒙人俾即其地设蒙化观,以为修炼之所”。蒙化观即今玄珠观,是南诏王的宗祠,内祀细奴逻的母亲茉莉羌,是南诏最早建盖的祖先崇拜和道教并存的殿宇。道教炼丹术也在唐中叶传入南诏。这些外地云游道士进入云南,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云南道教的发展。唐德宗贞元十年(794),南诏与唐王朝举行苍山会盟,会盟誓文中有“上请天、地、水三官”的仪式,从中可知,会盟采用的是天师道的三官手书方式,表明南诏统治者深谙道教文化。

随着元朝的统一,纷呈的道教派别逐渐融合,形成正一和全真两大教派。元代是云南道教史上的重要时期,云南设立行中书省,政治中心从洱海地区转移到了滇池地区。此时,大批的汉族移居云南,将他们所信的道教神祇携至云南各地,道教派别先后传入云南。元末明初,武当道派创始人张三丰一度至滇,吸收江南谪滇富户沈万三翁婿及其外孙女余飞霞等为弟子。永乐时,全真派长春真人刘渊然谪居昆明龙泉观,他在云南开宗创派,滇人慕名“咸往求济”,他受召回京“领天下道教事”,于宣德年间(1426—1435年)奏请立云南、大理、金齿3道纪司,云南道教随之声望大振。故而近代学者认为,“滇之有道教,约在元室统一以后。明清之际,固尝盛极一时,各地道观,如琳宫贝阙,彼此相望,金碧辉映。”

明清两代是云南道教发展的鼎盛时期。道教为地方上层人士所接受,镇守云南的沐氏家族推崇道教,当时的著名文人李元阳、高奣映等也受道教影响,均有诗文问世,道教各派纷纷传入云南。明清时,云南道教主要有武当道派、全真道天仙派、龙门派、长春派、随山派和西竺心宗,民间有正一派。在云南各地多建有道教宫观,云南、大理、永昌和楚雄4府,设有管理道教事务的道纪司。云南各地兴造宫观,明代有103所,清代有142所,加上前代所建及年代无考的200余所,至清末,云南共有道观465所。云南道教在明清时进入兴盛时期。

(萧霁虹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