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养生文化 >> 道家养生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道德经》与《归藏易》
2016-05-09阅读:9364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周礼.春官》曰:“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

《周礼.春官》曰:“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

黄帝创《归藏易》,以坤为首位。老子之学,宗黄帝《归藏易》,首重坤柔,坤为地,万物莫不藏于中,坤以藏之,主张致虚极,守静笃。老子为周朝史官世家,所以学问渊深,对《归藏》八卦之类稔熟,东周王室内乱,老子辞官归隐。据历史记载和学者考证老子的思想便是受了《归藏》的启发。老子之“道”便是源自于《归藏》的“阴阳太极”理论。据不完全统计,《道德经》中有五十多处文字来源于《归藏》。

归藏易具有融贯三才、至简至易、朴实灵活、信息量大、断事奇验、起卦简单、容易学习、化解显效“玄妙无穷透天机”是归藏易最恰当的写照,是返璞归真的真正步入易占的殿堂。“归藏法”趋避之数,乃辅助人力所难直观料及之事,皆在将困难消灭在未发生之前。事之难易,动之吉凶,乃由时间、空间、自身行为所构成,“其未兆易谋”、“治国于未乱”,知见所及者,乃可自决之,苟有所疑,迫切欲决者,则可用“归藏法”以观天人合一之示,以明去取刻期趋避。

今以:(一)源于归藏;(二)立天之道;(三)立地之道;(四)立人之道,谨将《道德经》中几处来源于《归藏易》的经文写出,求教于方家术士及读者大众!

一、源于归藏

致虚极,守静笃。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所谓致虚极者,即是此意。专心致志,抱一笃守乃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并作,即合并在一起,实为归藏之法。万物归藏,我就能看出它们的归宿。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宇宙万物最终要奠基于各自的本根,奠基于各自的本根是静止的,奠基于固定的本根静止是命定的归宿,命定的归宿是恒常的,知此便是智慧。不知常,妄作凶。不知此,老想在命定的归宿之外妄有他为,定遭凶险。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知道了恒常的命定归宿,内心所应包容;知道了内心所应包容,做事就能出自公道;知道了做事出自公道,就符合仁义之道;符合仁义之道,就能符合阴阳之道;符合阴阳之道就符合道,通过不断的巩固修炼,事事符合道就能够长久地存在,立于不败之地。此章引出《归藏》,“归藏法”明天人合一之示,用归藏易来指导做事,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立天之道(立天之道曰阴与阳)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阴阳之道,就如同拉弓射箭一样?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过高了就低一些,过低了就抬高一些;多余的减去,不够的补足,直到达到适宜合理为止即阴阳平衡。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能以有余奉天下,唯有道者。阴阳之道,是减损有余的而补充不足的,使阴阳和谐。仁义之道却相反,是减损不足的而奉给有余的。谁能减损有余的部分奉献给天下的不足者?只有稔熟阴阳之道的人。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所以,圣人做事而不自以为能,成功而不自傲,有贤德不有意显露。《系辞传》第八章“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至恭以存其位者也。”此释谦卦九三爻之义!

三、立地之道(立地之道曰柔与刚)

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可是攻击坚硬强固的东西,谁也比不上它有力。故柔胜刚,弱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所以弱能战胜胜强大,柔能战胜刚强,天下无人不晓得,却很少有人能实行。柔胜刚,弱胜强为统治者驭下之术,一般人应慎用,因而“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故圣人云: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故圣人有言:能够默默承受住整个国家的屈辱,才能当这个国家的君主;能够默默承受整个国家的危险,才能当这个国家的统治者,与第二十八章“知白守黑”有异曲同工之处,这些正面的道理总是用反面的经验教训来获得!

四、立人之道(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化解很深的怨仇,无论怎么做,都必然有顾及不到之处,这岂能使对方改过迁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圣人施德是出于自己的天然秉性,不要求回报。就像债权人手执债权的借据,却不向对方索债一样。有道德的人只持有借据,不要求偿还。没道德的人老想让别人定期还债。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天道无亲无疏,只支持善人。《系辞传》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戒,此小人之福也”。

结束

归藏之法乃黄帝首创,老子继承光大,一直为道教单传,不传外教,不传无道之人。源于干支规律,干支系古天文学家研究的成果,反映出时空统一观,在故天文中有其客观根据。后世应用干支规律,作为人体出生时辰为自己,归藏四柱为身卦或命卦。以自身为中心,再与自身的行为相归藏,得出一个整体局象,(时间以干支成卦而归藏,空间指八方卦位,以我为中心而取八方,则得八卦也,用之以归藏)则可知其性质之吉凶悔吝,吉则趋之,凶则避之。归藏之法,应用至简至易!《道德经》学说日益趋于狭浅,因读者抱守于经文之故,和诸多注解者之讹误也,是故研究学问当穷源彻底,独立思考,不盲从古人,迷信权威,首当在于落实应用,重在实践,这才是对待《道德经》及其余学说的正确态度和观点。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