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养生文化 >> 道家养生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茅山道士李玄靖的双碑传奇
2016-07-13阅读:9924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李玄靖(683—769),字含光,本姓弘,因避高宗太子李弘讳,故改为李姓。他是茅山上清派陶弘景五代传人,颇获……

李玄靖(683—769),字含光,本姓弘,因避高宗太子李弘讳,故改为李姓。他是茅山上清派陶弘景五代传人,颇获玄宗嘉许,是当时朝野上下信徒最多的著名道士。李玄靖本人精通书法,颜真卿在《李玄靖碑》中说他“颇工篆籀,而隶书尤妙”。在唐朝,佛道中人均极精书法,此为抄写经卷和游艺之需要,所以佛道二系书法蔚为大观,并与俗世书家多有往来。令人惋惜的是,李玄靖虽名高千载,却无一纸片石留世,然而颜真卿、张从申所书的双碑成就了福地茅山千古传奇;今天我们依然能从柳识的文章中去一窥李玄靖的风采。

张从申,唐吴郡(江苏苏州)人,擢进士第,官至大理寺司直,人称“张司直”。书学二王,凡其书碑,李阳冰多为题额,书名益高。张从申的传世书迹《李玄靖碑》又称为《玄靖先生李含光碑》,全称《唐茅山紫阳观玄静先生碑》。唐代宗大历七年(七七二)八月十四日刻,由柳识撰,张从申书,李阳冰篆额。碑石原在茅山道院的玉晨观,明世宗嘉靖三年(一五二四)毁于火。上海图书馆藏本为宋拓本,钤“希世之珍”、“定甫審定”、“曰藻”、“秉衡私印”、“元淳之印”、“子孙世守”、“平原叔子穀夫珍玩”印。此本共二十六开半,册高38.7厘米,宽24.8厘米。碑文十六开半,帖芯高27厘米,宽15.6厘米。此碑记载了唐朝茅山紫阳观道士李含光一生行实。此碑因张从申书碑、李阳冰篆額、柳识撰文而被称为“三绝碑”。

为了区别于张从申书写的《茅山玄靖先生碑》,颜真卿所书的李玄静碑全称《有唐茅山玄靖先生广陵李君碑铭》,又称《颜书茅山玄靖先生碑》。颜真卿(709~785),字清臣,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开元进士,迁殿中侍御史,为杨国忠所恶,出为平原太守,故世称颜平原,又世称颜鲁公。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工于尺牍。五世祖颜师古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年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蘸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

颜真卿撰于大历十一年,至大历十二年楷书铭石,时69岁。颜真卿乾元二年(759年)升州刺史任上与李玄靖结交,相知几近十年,且其亲属殷淑、韦渠牟并为玄靖门人,在升州时,颜真卿与其二人“尝接采真之游,绪闻含一之德”。所以极称其德行,谓之“天下道学之宗”。此碑为颜书代表作之一。

此碑建立在江苏句容茅山玉晨观,宋绍兴七年(1137年)五月十四日被大风折断,后由沈作舟重树。明嘉靖三年(1524年)又遭雷火,毁为碎块。经清乾隆、咸丰年间多人收访,又经战乱,至同治时,残石仅存600多字。

现存最佳拓本为宋拓本,有张廷济、张凤彝、吴云、何绍荃、吴让之、莫友之等藏跋。据张彦生《善本碑帖录》说,是宋大风折碑后拓本,存1626字,只缺百余字。明拓本从“广陵”等字起,共1441字,“上柱国”下“鲁郡开国公”之“鲁”字下半尚完好,“郡”字完好,“公”字右角未。又,末行“大历十二”诸字下较近拓本多“夏五月建”及“渤海吴崇休镌”等字。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