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养生文化 >> 道家养生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道教庙观救苦庙藏身偏巷 清末为民众施粥舍饭
2016-07-13阅读:9819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开封宗教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宗教建筑的遗存也很多,它们有的历史悠久,保存完好,有的建筑虽新,传承久远。有大相国寺、铁塔、延……

道教庙观救苦庙藏身偏巷 清末为民众施粥舍饭

开封宗教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宗教建筑的遗存也很多,它们有的历史悠久,保存完好,有的建筑虽新,传承久远。有大相国寺、铁塔、延庆观这样已经规划为景点的宗教建筑,也有如无梁庙、宝珠寺这样已经与人们生活的街区融为一体的。

而今天带大家走访的这处道教庙观——位于北仁义胡同的救苦庙,可能与你所了解的,与我们所游经过的庙宇都大有不同。有人说在附近住了20年竟不知这里有座庙观,有人离开这里半个世纪后托子女替自己来此问候,这究竟是座什么样的庙观、究竟有何历史渊源?

救苦庙所在的仁义胡同

救苦庙位于北仁义胡同之西二道胡同20号,单单这么一个地址就很有说头。前几期的“深度游系列”中,我们走过了许许多多的胡同街巷,小路错综复杂,名称也各有各的来历,仁义胡同自然也不例外。

相传,清代这条胡同中有张李两家互为邻居,在修墙时,张李两家都把墙往对方家推进,各不相让,闹得不可开交。一次,李家让工匠重挖墙基,又向张家挤了几尺,竟然把整个胡同占没了。张家也不想示弱,便给在京城做官的儿子去信,想借助官府权势压压李家的威风。不久,张家收到了儿子的回信,信中没有写别的,只是一首诗:“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几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人看后,终于明白了儿子的用心良苦,主动向里让出几尺,重修了院墙。李家见张家主动往后退,很是惊奇。得知了这封信中的诗后,深表感动,也主动拆除了新筑的院墙,向里挪几尺。从此,在李张两家之间的胡同又变宽了。街坊邻居都赞美两家互相谦让的品德,便把这条胡同称为“仁义胡同”。

偏巷静深处寻得此庙

开封的路名标识做得非常好,哪怕再短的一截胡同都会在巷子口把街道名称标出。这些路名的标识不仅侧面反映了开封城市的历史变迁,也为来此寻访的游客们提供了便利。记者便是循着街道口的路牌,找到了救苦庙所在的北仁义胡同。胡同绝对算不得平坦开阔,沿着路向北走,左右张望着,当看到庙门的瞬间,记者大吃一惊。

庙前大约50米都是坎坷不平的土路,尽头处是庙观大门。在两侧民居的遮掩下,想寻得此庙确是需要机缘。这座庙门不大,算不上华丽,简朴的装饰和牌匾楹联使庙门看起来虽小但却十分庄重。牌匾是黑底金字“救苦庙”,楹联书:“紫雾霞光拥狮座,寻声赴感救众生”,与救苦庙所供奉的太乙救苦天尊相对应。这三个金字及两旁楹联为已故中国道教协会闵智亭会长生前亲笔所提。

站在庙门前,还在细细品味这副楹联,耳畔便飘来了一阵平和悠扬的唱经声。记者到来之时,恰逢救苦庙的师父们在做道场,一位师父介绍说:“这是超度道场,是为了消除业障,解冤释结,超度亡灵的。”交织着三清铃、铛子、合子、木鼓等法器的清音,在此修行的师父们吟诵着经文,居士们听得信服虔诚,门外人也会听得心宁神静。

庙内的场景让人大吃一惊。没有以往庙宇中轴线的布局,也没有宏伟的大殿,甚至没有红墙绿瓦,几所房屋从外部看来似与民居无异。几位老修行和居士们在庙口折元宝,一切都那么安静,那么平和。

流承千载救苦救难

救苦庙的由来已无处可考,但是有这样一个传说在广为流传。相传清朝道光年间,吏治腐败,内忧外患,民不聊生。饥民们饥馑难耐,却无处求援。某天傍晚,有位一袭长袍的白发老者来到饥民之中,手持瓦罐馍篮,向人们分发食物。饿极了的人们顾不得许多,争相从瓦罐和馍篮中取食,正当狼吞虎咽时,老翁说话了:“都别争,慢慢吃,每个人都有份的。”人们饱餐一顿后,忽然想起来这瓦罐馍篮也就这么大,怎么可能所有人都能从中取得食物呢?正当众人疑惑之时,人群中突然有人惊呼:“是救苦爷,是救苦爷下凡来救我们了!”人们便深信是神仙庇佑救了大家。之后,人们在一处旧庙中供奉了“救苦爷”,救苦庙的康圆慧道长告诉记者,救苦爷便是太乙救苦天尊。

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春秋时期,老子周游列国讲学就曾在“大梁”城南门附近(今开封救苦庙附近)的驿店传道和休息。相传此处后来建起了一座庙观,就是救苦庙的前身。

1855年,在道友信众陆陆续续的赞助下,救苦庙在清末民初之时达到了鼎盛。“从西门大街到兴隆街北都是救苦庙的地方,南北八个大院,中间架有一座天桥连接南北。有救苦殿、关帝殿、吕祖殿、祖师殿、三仙殿。”康圆慧介绍说:“民众吃不上饭的时候庙里就施粥舍饭。当年救苦庙有舍药房、舍衣房、舍棺房,都是救助穷苦人的,救苦庙有自己五顷四的田地,所得的粮钱都用来救济穷人了。”

历经磨难苦苦坚守

1927年,冯玉祥主豫期间,救苦庙被分割成了几个部分,一部分成为了河南救济院,一部分成为了幼儿园、游艺场等,一部分擅医的道人留在了救济院,继续帮助有需要的人们。康圆慧对记者说:“前些年还有人来救苦庙寻旧,有北京、西安、商丘、许昌等地过来的。他们有的是在救济院待过,有的是原来庙里会首的子女。”

建国后,救苦庙为政府代管,部分地用来建了工厂,部分成为了二夹弦排练场,还有一部分分给了市民居住。此时的救苦庙几近解散,但仍有两位老修行常善化和丁善廉坚持居住在此,现在庙中的师父们称她们为老师爷,北仁义胡同中的人叫她们老姑奶。“这两个老修行当年就住在偏院原来马童住的屋子,也就一米多宽。真的非常不容易。”康圆慧告诉记者。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政策落实,救苦庙也得以恢复。2002年,开封市龙亭区政府正式批准救苦庙作为开封市区道教坤道观对外开放。也就是同一年,康圆慧道长接手此庙。“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文化其实是根植于华夏民族灵魂深处的。就像我们救苦庙,虽几兴几衰。外在看来庙都不存在了,其实又是不会消失的。”康圆慧道长说,“让救苦庙恢复曾经的辉煌,我想是不可能的,能把这个道教场所维持下去,不枉老修行们的清苦坚守就好。”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