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时令养生 >> 节气养生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过年,放鞭炮的危害
2017-02-15阅读:9280 学员编辑 收藏

文章目录

一、过年放鞭炮的危害
1. 过年放鞭炮的危害
2. 过年放鞭炮的好处
3. 过年放鞭炮的来历
二、烟花爆竹限放口号
三、燃放烟花的注意事项

过年放鞭炮的危害

1、过年放鞭炮的危害

1.1、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大气污染。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硝烟为“年味”。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气体,这些有毒有害气体是无形的“杀手”。当硝烟弥漫时,这些气体对我们人体各各部位都有着一定的损害作用,对眼睛也有刺激作用。

1.2、是缺乏社会公德心的表现。一人放炮百人听,一家放炮四邻不安,对于小孩和老人来说对身体非常不利。使人养成只想自己不管别人的不良习气,由此公德意识薄弱。

过年放鞭炮的危害

1.3、浪费资源污染环境。把宝贵的资源纸张(树木)、化工原料(包括生产这些原料时造成的污染)都燃放掉,使大街小巷满地狼迹,放完走人,使人养成无责任心的习气。

2、过年放鞭炮的好处

2.1、近年来各地烟花爆竹的产量明显增长。我国的烟花爆竹有约40%用来出口,占世界烟花爆竹销售市场的一半。目前我国仍是世界上烟花爆竹的最大产销国,这也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安徽浏阳是我国重要的烟花爆竹的生产基地,去年市财政收入8、5亿元,仅花炮业就提供了约2、94亿。没了花炮,此市人均只有0、3亩地的农民便失去了生计;没了花炮,该地的财政将会失去70%的支持;没了烟花爆竹业,将对当地经济造成毁灭性打击。其花炮也在全国各地大放异彩,先后在世界国艺博览会的开、闭幕式,北京国庆50周年,澳门回归等重大活动上应用,得到各界普遍赞誉。

2.2、增加节日气氛,有娱乐众亲友的作用。燃放烟花爆竹是传统文化而且也可烘托出节日的气氛,也是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愿。

3、过年放鞭炮的来历

鞭炮与桃符、春联一样,最早是用来驱除邪魔鬼怪的。到了南北朝时期,人们过年时候燃放爆竹就已经形成了习俗。《荆楚岁时记》中就记载了这个习俗:“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燃草,以辟山魈恶鬼。”这也是后来人们在春节燃放鞭炮的由来。由此可见,“爆竹”一词的本意是焚竹而爆。

传说,很多很多年前,森林里有种非常凶恶的野兽,叫做“年”。每年夏历腊月除夕那天,它都要出来大吼大叫,专门吃人和牲畜。当时没有人能够制服它。为了躲避“年”的灾难,人们都要在除夕那夭杀猪宰羊敬供年,让它胀满肚子,才不伤害人畜。

过年放鞭炮的危害

烟花爆竹限放口号

1、依法燃放烟花爆竹,共创幸福和谐家园!

2、依法燃放是你的权利,文明燃放是你的义务!

3、珍惜生命和健康,安全燃放烟花爆竹!

4、想他人所想,建文明社区,做文明燃放人!

5、做知法守法公民,放合法烟花爆竹!

6、严格管理烟花爆竹,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7、遵守燃放鞭炮新规定,共建和谐襄垣新家园。

8、留住文明放鞭带来的喜庆,远离违法燃放造成的伤害。

9、不买违法烟花爆竹安全文明喜庆放鞭。

10、做依法燃放烟花爆竹的文明市民,创安全燃放烟花爆竹的和谐社区

燃放烟花的注意事项

过年放鞭炮的危害

1、正确选择烟花爆竹的燃放地点,严禁在繁华街道、剧院等公共场所和山林、有电的设施下以及靠近易燃易炸物品的地方进行燃放。燃放烟花爆竹要遵守当地政府有关的安全规定。

2、喷花类、小礼花类、组合类烟花燃放时,平放地面固牢,燃放中不得出现倒筒现象,点燃引线人即离开。

3、爆竹应在屋外空处吊挂燃放,点燃后切忌将爆竹放在手中,双响炮应直竖地面,不得横放。

4、燃放时,一次不能同时点燃两支以上烟花。

5、不要自己制作烟花或者在制作好的烟花里面添加任何东西。

6、小型烟花燃放时观众要远离10米,大型烟花燃放时观众要远离100至200米。

7、万一出现异常情况,如熄火现象,千万不要再点火,更不要伸头、用眼睛靠近观看,也不要马上靠拢产品。应停止燃放其它产品,等明确原因,再行处理。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