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养生文化 >> 保健学堂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冬季高发猝死多因劳累
2016-04-05阅读:9301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小L是一名网络管理员,今年28岁。他的工作需要“三班倒”,年前杂事多,最近常常额外加班。谁也没想到,就在几天前,没有任何基础疾病的他,竟在值班时倒在电脑桌上,再也没有醒来。“小L不是特例,其实每年广州的冬天都是猝死高发季节。我们了解发现,其中大部分都是在工作或游戏过程中猝死的,很可能是劳累过度所导致。”医院急诊内科副教授表示。

小伙频频加班 猝死工作台

据小L的同事介绍,平时小L就经常熬夜值班或加班。“我第二天早上来上班时发现他仍在伏案睡觉,我过去试图叫醒他,却发现他全身冰凉,毫无动静,一摸鼻息也感觉不到气息,于是我马上拨打了120电话。”

医生赶到时发现,小L全身僵硬,已经去世多时。“我们把他搬到沙发上,他还保持着双臂交叠头枕着,双腿盘起打坐的姿势,怎么放也放不平整。”同事介绍,他从医十余年来第一次遇到病人意外死亡后仍保持着生前工作的姿势。

冬天血管易破裂导致猝死

“我们每年冬季急诊出车都会碰到一些猝死病人,其中大部分都可能是在天冷状况下,人体劳累过度而直接诱发死亡。”专家解释,人体在低温状态下,外围的血管会收缩,造成血管阻力及血压上升,心脏负荷增加,脑溢血和心肌梗死发作的几率就大大增加。另外,天气寒冷时,人们的活动量大幅减少,包括脑、心肌、内脏血液灌流也相对减少。“像小刘这样长时间盘坐,全身血液难以流动,就很容易引起肺静脉栓塞,从而引起大血管堵塞,导致死亡。”

此外,专家介绍,由于长时间的工作或者游戏导致的疲劳,会引起生理紊乱,继而引起冠状动脉长时间痉挛,或诱发恶性心律失常,从而导致猝死。“过度疲劳还会引起脑血管痉挛和破裂,这也是猝死的一个原因。”

头痛胸闷要立即休息

专家提醒,天寒季节,市民要注意劳逸结合、量力而行。“马上就要过春节了,往年春节都是心血管病及脑血管病的高发期,原因是很多人通宵达旦玩耍,如长时间打麻将、长时间上网等,较容易诱发猝死。”专家表示,天冷时要注意保暖,熬夜要注意头部、足部保暖。“年轻人不要自恃身体好就经常熬夜,网吧等场所经常有意外发生。保证充足的休息对于防病非常重要。”

专家建议,市民此季最好保持饮食清淡、远离烟酒、适度体育锻炼,有高血压、心脏病史的要遵医嘱按时服药。他特别强调,如果感觉疲劳,同时还伴有头痛、胸闷等症状的,就要及时休息,千万不要硬挺。“小刘之前就曾告诉同事自己最近老是头痛、胸闷,他估计是感冒,想挺一挺就过去。其实头痛、胸闷等很可能是猝死的前兆,此时最好马上休息,或就医排查。”

小编导读:不少人为抵御寒风侵袭,扎紧了衣领,勒紧了腰带。但这样的做法不仅没让身体更暖和,有时还引出健康问题。特别是血液流通较慢的老年人,冬季穿衣切记不能把自己裹得太紧。为防寒风侵袭,不少男性外出时都习惯系紧领口,但骨科专家提示,长期紧扎脖颈部会影响颈椎的正常活动,容易引发颈椎病,还会使颈部血管受到压迫,使输送到大脑和眼部的营养物质减少,进而影响视力。衣领过紧还可压迫颈动脉窦,进而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心动过缓甚至暂停、血压下降、脑部供血不足、头晕乏力等症状。

冬天食欲大增,又懒于运动,小肚子又开始鼓起来。这时若再按刚入冬时的腰围尺度系腰带,既不舒服,也危害健康。因为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如果长时间受到压迫,会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而腰椎局部缺血缺氧,也易发生腰椎损伤、错位、骨质增生及腰痛、下肢疼痛、麻木和浮肿。腰带勒得过紧更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日久会引发消化不良、便秘等问题。

足部处于人体的末梢,对寒冷也比较敏感。因此不管是家长给孩子准备的御寒衣物,还是老人自备的冬季衣物,都要重视选择保暖性能好的。但应注意它们是否穿着宽松舒适,倘若选择的袜子袜口太紧,冷风虽然不能进入裤管,却容易造成踝部静脉血液淤滞,增加心脏负担。冬天穿鞋亦不能太紧。因为脚部尤其是脚趾如果受挤压,会影响血液循环,引起脚趾肿胀、疼痛,日久还会诱发鸡眼、脚垫,甚至形成血栓。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