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人们对车内空气质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虽然已有大量研究证明了车内污染对健康的危害,但由于没有评价标准,引发了不少纠纷。近日,国家环保部与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该指南对苯、甲醛等8种常见的车内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设定了限值,将于明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
车内环境也能致癌
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1.99亿辆,私车数量破7000万辆,占汽车保有量的七成之多,这一数据还在不断刷新。但调查显示,国内九成新车空气污染严重,即使开了五年的旧车,也很难有达到合格标准。
“车内空间狭窄、密闭,污染物不容易挥发,尤其是夏天阳光照射和冬季开暖气时,车内污染物会大量聚集。”国家室内环境与室内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宋广生告诉本报记者,据调查,大约有65%的驾驶员在驾车时会由于车内环境污染问题出现头晕、困倦和咳嗽等现象。“之前就发生过类似事件,大连一位消费者开车行驶两个多小时后与同方向行驶的一辆丰田车相撞,‘肇事元凶’就是车内高浓度的有害气体。”宋广生说。
车内污染对健康的危害更大,它不仅对人体的神经、免疫、内分泌以及生殖系统产生不利影响,甚至有可能致癌。2002年北京一名消费者开上新车不久,就出现了大量脱发、头晕等症状;2003年北京发生了一起车内污染导致“苯中毒死亡”事件;2006年,重庆消费者因车内污染导致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