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糖尿病 >> 饮食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糖尿病,控制糖尿病,糖尿病的认识,糖尿病
2016-11-02阅读:9847 学员编辑 收藏
一、如何饮食控制糖尿病
1. 糖尿病的饮食宜忌
2. 糖尿病的饮食原则
3. 治疗糖尿病的食谱
二、糖尿病的认识误区
三、糖尿病的诊断

如何饮食控制糖尿病

1、糖尿病的饮食宜忌

1.1、饮食宜淡不宜咸:饮食口味过重,对人身体不利。过食咸味的食物,因咸味入肾,肾主骨,则会引起骨气劳倦困惫,肌肉短缩,心气抑郁。“淡食最补人”,要注意调和饮食五味,使其不偏不重,便可以骨骼强健,筋脉柔和,气血流畅,身体健康。

1.2、饮食宜缓不宜急:吃饭时不要暴饮暴食,粗嚼急咽,食物的消化,咀嚼是第一道工序,只有第一道工序加工的好,食物到了胃肠才能更好地被消化吸收。古人云:“饮食缓嚼,有益于人者三:盖细嚼则食之精华,能滋补五脏,一也;脾胃易于消化,二也;不致吞呛噎咳,三也。”

1.3、饮食宜暖不宜寒:糖尿病人的饮食温度要适中,过于寒凉或过烫的饮食都将损伤脾胃,引起不良反应。中医认为,人的脾胃喜暖而怕寒,所以生冷的食物不宜多吃。如果我们吃的食物能温度适中,那么,人体的正气将不会受到损伤,病邪也就不会乘虚侵犯机体,身体也就太平了。

2、糖尿病的饮食原则

2.1、粮食要严格按照规定量吃,不能多吃,也不能少吃,更不能不吃,还要均匀地吃(即每顿饭都要有粮食、蔬菜、蛋白质)。

如何饮食控制糖尿病

2.2、由于每个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利用有差异,一些数据只是框架、参考,在实际应用中要固定主食,用副食调节体重,超重时减少副食量,体重轻时增加副食量,当到达理想体重时,吃副食的量以体重不增不减为合适。

2.3、蔬菜中的土豆、白薯、山药、藕、荸荠、芋头、蚕豆主要成分是淀粉,应算作主食,不应算作蔬菜。

2.4、市场上所谓“无糖食品”实际上是“无蔗糖食品”。其中的甜味是甜味剂的味,不是糖,但制作食品所用的粮食、馅中的豆沙及奶中原有的乳糖仍可转变成葡萄糖。

2.5、甜味剂不能作为低血糖时的急救食品。甜味剂是非糖食品,一般不会升高血糖,但吃后也需测血糖来证实。

2.6、当血糖尚未控制好时暂不要吃水果,当血糖控制达标后再试着吃水果,即在两顿饭之间血糖最低时吃水果,于吃后半小时到1小时、2小时测测血糖,吃什么水果,吃多少量,以血糖不高为标准。

3、治疗糖尿病的食谱

3.1、糖尿病人星期一食谱

早餐:窝头1个(50克),牛奶1杯(250毫升),鸡蛋1个,凉拌豆芽1小蝶。

如何饮食控制糖尿病

午餐:米饭一碗(100克),雪菜豆腐,肉丝炒芹菜。

晚餐:馒头1个(100克),盐水大虾,鸡片炒油菜。

3.2、糖尿病人星期二食谱

早餐:全麦面包片(50克),豆浆1杯(400毫升),茶鸡蛋1个,凉拌苦瓜1小蝶。

午餐:烙饼2块(100块),口蘑冬瓜,牛肉丝炒胡萝卜。

晚餐:米饭1碗(100克),鸡汤豆腐小白菜,清炒虾仁黄瓜。

3.3、糖尿病人星期三食谱

早餐:蔬菜包子1个(50克),米粥1碗,鸡蛋1个,拌白菜心1小蝶。

午餐:荞麦面条1碗(100克),西红柿炒鸡蛋,素鸡菠菜。

晚餐:紫米馒头1个(100克),香菇菜心,沙锅小排骨。

3.4、糖尿病人星期四食谱

早餐:豆包1个(50),荷叶绿豆粥1碗,鸡蛋1个,凉拌三丝1小蝶。

午餐:玉米面馒头1个(100克),炒鱿鱼卷芹菜,素烧茄子。

晚餐:米饭1碗(100克),葱花烧豆腐,椒油圆白菜。

糖尿病的认识误区

1、糖尿病不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事实上,糖尿病最终致人死亡的可能性要高出乳腺癌和艾滋病。

2、吃糖太多引发糖尿病。迄今为止,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吃糖多会得糖尿病。糖尿病的发生原因极为复杂,涉及遗传、感染、基因变异、环境、饮食等因素,至今未被医学界完整清晰地阐明。因此,不可将糖尿病与吃糖太多简单地画等号。

3、肥胖引发糖尿病。体重指数(BMI)超过25只是引发糖尿病的诸多危险因素之一。有很多体重超重的人身体完全健康,一些体重正常的人却得了糖尿病。

如何饮食控制糖尿病

4、患上糖尿病就意味着饮食要异于常人。其实,不论健康人还是糖友,都需要健康的饮食,即选择低脂、营养全面、热量适中的食品。

糖尿病的诊断

1、1型糖尿病

发病年龄轻,大多<30岁,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下,ICA、IAA或GAD抗体可呈阳性。单用口服药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

2、2型糖尿病

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