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疾病库 >> 精品文章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特发性黄斑裂孔是怎么回事?
2015-09-18阅读:9336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病理病因,特发性黄斑裂孔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特发性黄斑裂孔病因

一、发病原因

特发性黄斑裂孔无明显可查的病因,排除眼底本身的疾患而出现的黄斑裂孔,占黄斑孔的大部分。在此类患者中,心血管病的发病率高,因此认为黄斑裂孔的发病可能与脉络膜缺血有关。另外发现在用雌激素治疗或者行子宫切除术后的患者,黄斑裂孔的发病率高,因此认为性激素可能与黄斑裂孔的发病有关。近年强调玻璃体表面玻璃体黄斑牵拉在黄斑裂孔的重要性,认为玻璃体的浓缩和凝聚,对黄斑中心凹切线方向的牵引,在黄斑裂孔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二、发病机制

1.玻璃体前后和切线方向牵拉的作用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许多学者开始注意到黄斑裂孔形成与黄斑区玻璃体视网膜关系异常有关。目前认为该病与玻璃体的牵引有密切的关系。正常生理情况下玻璃体皮质与黄斑区视网膜紧密连接,当眼球运动时,玻璃体运动牵引黄斑部。在病理情况下玻璃体发生浓缩、收缩时,对黄斑部的牵引更为明显。长时间的牵引导致视网膜水肿、变性,最后形成裂孔。当时认为,玻璃体对视网膜的前后牵拉是IMH形成的主要原因,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PVD)在IMH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学者都支持这种学说。

但是,1988年Gass等在对大样本IMH分析时发现只有12%的患者发生PVD,从而推测玻璃体对视网膜的前后牵拉不是IMH形成的主要原因,相反,PVD的发生对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IMH的进一步发展。Gass通过生物显微镜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1组不同时期、症状明显的病例进行长期随访观察后指出:黄斑中心凹表面的玻璃体后皮质发生皱缩并产生切线方向牵拉是导致黄斑裂孔形成的重要原因。并根据观察结果将IMH分为4期。Guyer和Green认为玻璃体对黄斑的切线牵拉造成黄斑裂孔,可能机制有三:眼内液体的流动、玻璃体皮质细胞的重新构形及细胞膜性成分对玻璃体内表面形成牵拉;细胞成分沿玻璃体皮质内表面的增生有助于牵拉的形成;玻璃体皮质内细胞聚集及纤维的重新排列、收缩造成牵拉。以后不断有学者观察到“切线牵拉”现象,并发现除了玻璃体皮质外,视网膜表面增生组织也参与这一过程。

随着对IMH认识的不断深入,最近越来越多的临床观察表明玻璃体后脱离时产生的前后牵拉在IMH的发生发展中也起作用。一些学者采用OCT、超声和HRT对IMH玻璃体视网膜界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Kim等对Ⅱ期IMH进行了观察,认为Ⅱ期孔进展到Ⅲ或Ⅳ期孔的过程中,除单纯的玻璃体切线向牵拉以外,其他的斜向和前后牵拉力也起重要作用。Chan等应用OCT观察了IMH对侧眼的情况,发现对侧眼存在严重的玻璃体视网膜界面异常者最终也发生全层黄斑裂孔,这些研究也证明玻璃体牵拉在裂孔形成中的作用。Johnson利用高分辨超声对黄斑玻璃体界面的观察表明黄斑前的局限性玻璃体脱离是IMH形成的始动因素,推测黄斑中心凹周围的玻璃体后脱离可对中心凹施加向前方向的拉力,眼球运动时可对中心凹施加局部动态的牵拉从而导致中心凹裂开。Bishop采用RTA研究了Ⅲ、Ⅳ期IMH的形态,提出玻璃体后皮质牵拉形成的向前拉力是IMH形成的始动因素,而切向牵拉力则在裂孔的扩大中起重要作用。因此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对于IMH的发生和发展而言,玻璃体的前后牵拉和切向牵引两者均起作用。

2.内界膜的作用 在不断的研究中发现仍有一些问题用Gass关于IMH发病机制的理论不能全部解释。这些现象提示除玻璃体的作用以外,其他的因素也可能在IMH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IMH伴发黄斑前膜的发生率超过65%,在Ⅳ期孔的黄斑前膜的发生率(76.9%)明显高于Ⅲ期孔(24.6%),认为黄斑前膜继发于裂孔形成,对于裂孔的进一步扩大产生影响。在术中联合剥除黄斑前膜后,裂孔的愈合率比单纯玻璃体切除更高。联合剥除黄斑裂孔旁的视网膜内界膜,使IMH手术后的闭合率达到95%~100%。因此在IMH的发展过程中,除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作用外,视网膜前膜内界膜也参与了IMH的发展过程,它的作用至少包括了:

(1)充当了视网膜表面增生组织的支架。

(2)内界膜自身的内在的离心性张力参与了裂孔的扩大过程。

3.眼压的作用 视网膜和内界膜组织为弹性组织,易受压力影响发生伸展。为明确眼压对IMH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曾采用猴眼进行动物实验。采用YAG激光切开猴眼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制作黄斑裂孔模型,然后提高眼压至40~50mmHg,每天1h。眼压升高2个月后,黄斑裂孔较对照组明显扩大,推测眼压也可能参与了IMH的形成和发展,但有待进一步证实。

小编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特发性黄斑裂孔病因,特发性黄斑裂孔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相关内容叙述,更多有关特发性黄斑裂孔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小编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特发性黄斑裂孔”找到更多扩展内容,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