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脾肾双补、温阳固涩为治疗原则,穴取关元、气海、神阙。施术时令患者取舒适体位,仰卧于治疗床上,充分暴露穴位处。术者右手如持笔写字状,使艾条与局部皮肤成45°角,将艾条点燃端对准穴位处,点燃端的艾头与皮肤的距离约一寸左右,以局部温热、泛红但不致烫伤皮肤为度。施温和灸,顺序是关元、气海、神阙,由下向上,依次每穴15分钟。每日一次,15次一个疗程。注意神阙穴施灸结束后,一定要用手掌心按捂10余分钟,防止受凉。
关元、气海、神阙均是人体要穴。关元位于脐下3寸处,系三阴与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现代研究证实,按揉或震颤刺激关元穴后,可通过调节内分泌达到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气海位于脐下1.5寸,属任脉。凡虚脱、形体羸瘦、疲惫乏力等气虚病证均可治疗。神阙位于脐窝正中,又名脐中,属任脉。经常艾灸这3个穴位,可有效地防治中老年夜尿频多,对腹痛肠鸣、水肿、泄痢脱肛、中风脱证等,亦有独特疗效。
尿频真不是件舒服的事。从中医来讲,肾司二便,肾与膀胱相表里,肾气虚时,膀胱储尿和排尿功能也会随之失调,也就会出现尿频。
教大家一种既简单又实用的方法,那就是灸肚脐,即灸神阙穴。方法:将盐放于肚脐上,将一片厚约0.7~0.8厘米的姜片(用针在姜片上扎一些小洞),放于盐上,再在姜片上放艾绒做的艾炷,点燃艾炷即可。
尿频是肾和膀胱的气化功能失调所导致的,应从补肾的角度来进行调理,神阙穴是补肾的一个重要穴位,灸神阙穴能使热力透过经脉达到肾脏,可改善肾和膀胱的功能。
姜性味属辛,有发散的作用,可温通经脉,主要起温肾、温脾的作用,能加强补肾的作用。而中医认为咸是入肾的,盐的散热慢,不仅可更好地保证艾灸的热力,杀菌消炎,把药力引入肾,又可防止盐因艾灸的热量而爆裂伤人。三者结合,能够很好地起到补肾、固肾气的作用。
益智仁12克,糯米60克,盐少许。将益智仁研为细末。用水适量,先将糯米煮成粥,加入益智仁,加盐煮沸,温热空腹食之,日服2次。
方解:益智仁有温暖脾肾的作用,加糯米是温中健脾的良好方剂。
大枣(去核)14枚,茯神15克,小米100克,白糖少许。先将大枣、茯神放入砂锅中,加清水适量,煎煮后,留汁去渣,再倒入小米,熬煮成粥即可。每日1剂,分2次温食之,服食时可加白糖调味。
方解: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茯神味甘、性平,可养心、安神、镇惊定悸;小米和中益神,除热解毒,此方具有益气养血,宁心安心的作用。
泥鳅200克,虾30克,姜、盐、味精、淀粉各适量。将泥鳅用温水洗干净,剖除内脏;虾洗净;姜洗净,切丝或小片。将泥鳅,虾同入沙锅,武火煮汤,待煮熟后,加入姜,盐,味精调味勾淀粉芡即成。
方解:温阳补肾。因肾气虚弱、肾阳不足所致的腰脚软弱无力,宜多食此汤。
中医认为肾虚分为4种,肾阳虚、肾阴虚、肾气虚、肾阴阳两虚。
1、肾阳虚:(俗称命门火衰)则有阳虚的临床表现:如畏寒、肢冷、小便清长、面色晃白、性欲减退、阳痿早泄、舌淡苔白、脉沉迟。
2、肾阴虚:(俗称肾水不足)除有肾虚的表现外还有阴虚的临床表现:如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舌燥、尿黄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3、肾气虚:气短自汗、倦怠无力、面色晃白、小便频多、遗精早泄、舌苔淡白、脉细弱。
4、肾阴阳两虚:则有五心烦热、盗汗或自汗、四肢发凉、遗精失眠、多梦、舌红无苔、脉细数或舌淡苔白、脉沉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