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尿症的治疗原则为温肾固涩。虚证辅以健脾益气,实证佐以疏肝清热。而小儿推拿在治疗遗尿方面疗效可靠显着,无毒副作用,较易为患儿及家属所接受。
一般情况下,小儿推拿一次总的时间为10-20分钟。但是由于病情和小儿年龄的不同,在推拿次数和时间上也有一定的差别。年龄大、病情重,推拿次数多,时间相对长。反之,次数少,时间短。一般每日1次,重症每日2次。需长时间治疗的慢性病7天至1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可休息数日,然后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
小儿推拿网提醒您:做小儿推拿,针对不同的系统,可以进行每日1次或隔日1次的规律性推拿。推拿时穴位可以相对治疗时少取,刺激程度应略低,时间可以保持在15分钟左右。
2.1、下元虚寒,肾气不足
肾为先天之本,主水,藏真阴而寓元阳,下通于阴,职司二便,与膀胱互为表里,膀胱为津液之腑,小便乃津液之斜,小便排泄与贮存,全赖于肾阳之温养气化。若小儿肾气不足,下元虚冷,不能温养膀胱,膀胱气化功能失调,闭藏失职,不能制约水道,则为遗尿。
2.2、脾肺气虚,膀胱失约
肺主一身之气,有通调水道的作用,膀胱的气化功能也依赖于肺的肃降功能。脾位中焦,五行属土,性喜燥恶湿而能制水。脾肺功能正常,则能维持机体水液的正常输布和排泄。若肺气虚弱,治节不行,气虚下陷,不能固摄,则膀胱不约,津液不藏;若脾气虚弱,不能散津于肺,则水无所制。故当肺脾气虚时,上虚不能制下,下虚不能上承,小便自遗,或睡中小便自出。
2.3、肝经湿热,火热内迫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通利三焦,疏通水道。若肝经湿热郁结,热郁化火,迫注膀胱则致遗尿。
3.1、按揉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间与两耳朵尖的相交处。
推拿手法:用拇指按压或者揉压百会穴,拇指放在百会穴上轻轻做顺时针运动揉压。如果是按的话就按五十次,揉的话就一百次。
3.2、补脾经
脾经:位于大拇指的最后一节的手心面。
推拿手法:将小孩的大拇指弯曲,然后用自己大拇指的指肚沿着小孩的大拇指的侧面从手指尖部一直推压到手指根部,一般两百次左右就好了。
3.3、补肺经
肺经:位于无名指的最后一节的手心面。
推拿手法:用旋推的方式从指尖一直推到手指根部,重复两百次左右。
3.4、补肾经
肾经:小拇指的最后一节的手心面。
推拿手法:沿着小拇指根部一直反推到指尖,推拿方式跟补肺经的方式一样,重复推两百次。
3.5、补小肠
小肠经:小拇指的外侧。
推拿手法:沿着小拇指指尖一直推到小拇指根部,重复一百次。
3.6、按揉外劳宫
外劳宫:位于手背正中央的位置。
推拿手法:用大拇指在外劳宫穴位处以按揉方式做顺时针旋转,重复一百次左右。
3.7、推三关
三关:在手臂的大拇指一侧,从手腕的横纹一直到手肘横纹。
推拿手法:用大拇指侧面压着手臂背面,然后用中指和食指一直从手腕处推到手肘处,重复一百次。
小儿推拿适用于0--14周岁的儿童。做小儿推拿时,应选择避风、避强光、噪音小的地方;室内应保持清静、整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做小儿推拿后,应注意避风,忌食生冷。
做小儿推拿时,家长要保持双手清洁,摘去戒指、手镯等饰物。指甲要常修剪,刚剪过的指甲,一定要用指甲锉锉平。冬季推拿时双手宜暖。
小儿过饥或过饱,均不利于小儿推拿疗效的发挥。在小儿哭闹之时,要先安抚好小儿的情绪,再进行小儿推拿。
小儿皮肤娇嫩,小儿推拿时切勿抓破小儿皮肤。家庭推拿一般可使用按摩油或爽身粉等介质,以防推拿时皮肤破损。
在操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手法操作要领,按压时,拇指伸直,应垂直用力,先用缓力按之,渐渐由轻而重,频起频按,不离其位。
1、赤豆薏米粥
配方:赤小豆30克,生薏米30克。
制法:以上二味加适量水煮至薏米熟烂。
功效:清热利湿。
用法:早晚服食。
2、李子茶
配方:鲜李子150克,绿茶2克,蜂蜜25克。
制法:将鲜李子剖开后置锅内,加水400毫升,煮沸3分钟,再加茶叶与蜂蜜,沸后起锅取汁。
功效:清热利湿,柔肝散结。
用法:逐日1剂,分2次饮用。
3、人参粥
配方:人参10克,粳米100克。
制法:将粳米加水用武火煮沸,改用文火,同时放进人参片,熬煮至粥成。
功效:补益脾肺。
用法:早晚分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