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中医养生 >> 中医疗法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按摩如何渗力,按摩注意事项
2018-03-26阅读:9672 学员编辑 收藏
一、按摩如何把力渗下去
二、按摩的注意事项
三、哪些人不宜做按摩

按摩如何把力渗下去

1、按摩渗力的技巧

1.1、力的大小:在推拿中就是施术者所用力气的大小。体会一下下面的操作。用中指按压自己对侧的云门穴,第一次中等或稍弱的力度,停一下再以最大的力量按在同一个点,并保持同样的方向(角度)。

1.2、力的方向:在推拿中就是施力的角度。试以合谷穴为例。将一手拇指完全展开与食指成90度并与手掌在同一平面上。定好合谷穴。

1.3、力的作用点:推拿中多数与定穴有关。以足三里为例。取一侧足三里,按骨度分寸法,一般会定位在胫骨粗隆下端旁开当胫前肌高点处。垂直体表并以中等力度按压然后向外侧稍移开约一厘米,当胫前肌与腓骨长肌间隙处,同样垂直体表并以同样力度按压。

按摩如何把力渗下去

2、按摩渗力的方向

2.1、垂直向下用力方向类的手法包括按法、点法、掐法、切法、震颤法等等。垂直向下就是与地球引力同一方向。这时术者所发出的力不需多大就可以起到比较渗透的作用。

2.2、水平方向用力方向类的手法主要包括摩法、抹法和擦法。水平用力方向的手法,特点是手法用力主要近于水平方向直线或弧线进行,水平方向用力主要是以水平面的分力为主。在临床上,当使用水平方向用力类手法时,就需要较为大的力才能起到相对渗透的作用。

2.3、混合力手法方向类是在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单方向向前或向外用力的直线或弧线移动。它是属于两个不同方向作用力结合而成的混合性手法,是既有垂直力又有水平方向用力的一类手法。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垂直用力的基础上,加有一定量的水平力(水平方向的运动)时,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大手法的效应,使手法作用得以弥补或有所增强,从而达到混合用力类手法应有的效果。混合力的手法主要包括:推法、揉法、滚法、拨法。

按摩如何把力渗下去

3、按摩渗力的练习方法

3.1、干洗手:将两手掌相对搓热,然后像洗手一样互相进行手背、手腕和手指的搓摩,以温热舒适为度。

3.2、动腕两手十指交叉握拳,左右手腕交替划圈转动,转动数十次后,双手松开,自然下垂,上下交替甩动手腕。动腕时辐度不宜太大,以防损伤。

3.3、空抓双臂自然前伸,手心分别向内、向下、向上进行空抓。

3.4、拔伸指掌先用右手握住左手的2~5指,向腕背进行有节奏的反复拔伸运动,操作数十次后,再用右手握住左手拇指,向腕掌侧进行有节奏的屈曲运动,拔伸辐度不宜过大,双手交替操作。

3.5、指发力 双脚并拢直立,双手十指分开相对,置于胸前,十指相互对压,使掌指绷直,产生明显的牵拉感,同时脚尖着地,脚跟提起,然后双手十指相互用力屈曲,同时脚跟着地,如此有节奏的反复数十次,然后重复操作干洗手动作,以帮助放松。

3.6、虚掌拍打上肢一手呈虚掌式,反复叩打对侧上肢的内外侧面,双手交替进行使之产生舒适和轻松感。

按摩的注意事项

1、应先轻后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体表有个适应的过程,切勿用暴力,以免擦伤皮肤。其原理是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这样能使被按摩的部位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增快,改善局部的营养状况。

2、在按摩操作过程中,应该做到全身肌肉放松,呼吸自然,宽衣松带,这样可使全身经脉疏通,气血流畅。在四肢、躯干、胸腹按摩时,最好直接在皮肤上进行或隔着薄的衣服,以提高效果。

按摩如何把力渗下去

哪些人不宜做按摩

1、身体体征稳定,如某些久病过分虚弱的、素有严重心血管病的或高龄体弱的患者。

2、女性生理期,腰部不能按,怀孕五个月以上的孕妇。

3、没有严重的血液学疾病,如紫癜、血小板减少等再生障碍性贫血。

4、按摩的地方没有感染、严重的皮肤病,如各种急性传染病,急性骨髓炎,结核性关节炎,传染性皮肤病,皮肤湿疹,水火烫伤,皮肤溃疡,肿瘤,以及各种疮疡等。

5、发烧高热时,也不可按摩。

6、脱臼、拉伤患者。

7、急性腹膜炎、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急性阑尾炎患者。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