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中医养生 >> 中医术语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痛经和宫寒,痛经的表现,痛经的分类
2016-10-07阅读:10561 学员编辑 收藏
一、痛经和宫寒的关系
二、痛经的表现
三、痛经的分类
四、如何预防宫寒
五、痛经怎么办
六、宫寒怎么办

痛经和宫寒的关系

1、所了解的也就是那么一点儿皮毛,所以,医生就详细的给我们解释说,其实,造成宫寒的原因有很多种,如流产、早产,再如平时喜欢跳在凉水里玩,或长时间住在阴凉寒冷的地方等等,都可以引发宫寒。

2、至于宫寒和痛经的关系,其实,宫寒病发后,可能会导致出现痛经的症状,其实不仅是痛经,在经期还可能会导致月经错后、月经量少、闭经等症状,另外,宫寒还可能会造成不孕。

3、对于宫寒这种病的治疗,由于这种病本身就是因为子宫受寒所致,所以治疗时,一般都是以祛寒为主,可以喝一些温经汤等,而宫寒一般还可分为实寒和虚寒等等两种。

痛经和宫寒的关系

痛经的表现

1、原发性痛经在青春期多见,常在初潮后1~2年内发病。

2、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最早出现在经前12小时,以行经第1日疼痛最剧烈,持续2~3日后缓解。疼痛常呈痉挛性,位于下腹部耻骨上,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

3、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

4、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

痛经的分类

1、痛经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是周期性月经期痛但没有器质性疾病,而继发性痛经常见于内异症、肌瘤、盆腔炎症性疾病、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息肉和月经流出道梗阻。因此,继发性痛经常伴有其他妇科症状,如性交困难、排尿困难、异常出血、子宫肌瘤或不孕。

2、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相比,更常在月经来潮后即开始。而疼痛的特点没有什么不同,原发性痛经的诊断只有在排除了器质性病变后才可做出。

痛经和宫寒的关系

如何预防宫寒

1、因宫寒部分原因是贪食寒凉之品所致,也可通过饮食进行调理。如多食用温经暖宫的食物,如核桃、大枣、花生、洋葱、番茄,每日午餐或晚餐后喝一杯姜茶,能主动化解体内寒气,长期坚持对调理宫寒十分有益;性寒食物少吃,如绿豆、苦瓜、凉瓜等。

2、注意胞宫保暖,尤其下身要少受凉,注意给小腹、腰部和双脚保暖。尤其注意脚部保暖,春夏之交不要过早暴露双腿、过早穿短裙,穿裙子的话,最好要穿厚羊毛袜打底,以防寒从脚下生。

3、月经期间、产后、哺乳期要注意避免过多接触寒凉,如经期女性不要冒雨涉水、坐卧湿盛之处。

4、中医有“动则生阳”之说,即运动可以改善体质,每天保证半小时的走路时间,能改善循环。平日多用热水烫脚,刺激足底的经络和穴位,使身体处于温暖状态也可改善宫寒状态。

痛经怎么办

1、饮食均衡

大多女性省略正餐,而吃过量的甜食及咸食。虽然健康的饮食无法消除痛经,但对改善全身的健康状况却有神奇功效。避免过甜或过咸的垃圾食物,它们会使你胀气及行动迟缓,多吃蔬菜、水果、鸡肉、鱼肉,并尽量少量多餐。

痛经和宫寒的关系

2、服用维他命

他的许多病人在每天摄取适量的维他命及矿物质之后,已较少发生痛经。他建议服用综合维他命及矿物质,最好是含钙且剂量低者,你一天可服用数次(饭后)。

3、补充矿物质

钙、钾及镁矿物质,也能帮助缓解痛经。专家发现,服用钙质的女性,较未服用者还少经痛。镁也很重要,因为它帮助身体有效率地吸收钙。不妨在月经前夕及期间,增加钙及镁的摄取量。

4、避免咖啡因

咖啡、茶、可乐、巧克力中所含的咖啡因,使你神经紧张,可能促成月经期间的不适。因此,应避免咖啡因。此外,咖啡所含的油脂也可能刺激小肠。

宫寒怎么办

1、饮食上:要避免吃生冷食物,少吃白菜、白萝卜、绿茶等寒性的食物等,多吃热性食物:生姜、巧克力、红糖、大枣、芡实、桂圆、荔枝等驱寒温补之物。

2、衣着上:注意保暖,在冷环境中(空调、风扇下),一定要注意腰部保暖。不能穿太紧身的衣服,容易气血不通。

3、运动上:寒性体质者、需要通过运动来改善体质。在卵石路上行走,能刺激足底的经络和穴位,可以疏通经脉、调畅气血、改善血液循环,使全身温暖。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