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生姜是常见的厨房作料,不仅可以让食物更美味,还具有保健的功效,别不信哦!
生姜的12大功效
1、抗氧化,抑制肿瘤 生姜中所含的姜辣素和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的结构均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抑制肿瘤作用;吃姜能抗衰老,老年人常吃生姜可除“老人斑” 2、防暑、降温、提神 在炎热的气温下吃一些生姜能起到兴奋、排汗、降温,提神的作用。对于有一般暑热表现,如头昏、心悸、胸闷、恶心等情况的病人,适当喝点姜汤是大有裨益的。我国传统的防暑中成药——人丹就含有生姜成分,其作用就是健胃、提神、醒脑。 3、开胃健脾,促进食欲 在炎热的夏天,因为人体唾液、胃液分泌会减少,因而影响食欲,如果饭前吃几片生姜,可刺激唾液、胃液和消化液的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增进食欲。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冬吃萝卜,夏吃姜”,“饭不香,吃生姜”的道理。-百草益寿养生
除了众人熟知的宁夏枸杞,青海枸杞也以其天然的品质被人们所青睐。青海枸杞又被称作柴杞,主要出产于柴达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平均光照时间长达10小时,昼夜温差大。同时,这里海拔较高,空气湿度低,所产的枸杞天然无污染,而且黄酮含量比其它地区要高,很适合做成干果或者加工成浓缩汁。柴达木枸杞个头比较大,籽少肉厚,味道比较甜。由于栽种还不是特别广泛,柴达木枸杞的价格相对较高,每斤约为60元左右。但由于表层有蜡质层不容易晾晒,所以也有不法商贩用有毒的亚纳来稀释水分。
另一处重要的产地就是巨鹿,巨鹿是河北枸杞之乡,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巨鹿县地处黑龙港流域,是河北省生产枸杞的重点县,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所产枸杞畅销于泰国、马来西亚、日本、美国及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巨鹿县栽植枸杞已有50余年历史,面积5.0万亩,年产干果500万公斤,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1/4,巨鹿县是全国枸杞的集散中心。2002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巨鹿为“河北枸杞之乡”。巨鹿枸杞主要销往全国各省市和东南亚各国和地区被外商誉为“中华01血杞”。
枸杞子的主要品种有原生态枸杞和黑枸杞两种,原生态枸杞主要特点是,所销售枸杞没有经过后续加工,完全符合自然化,如所有枸杞干果均是自然晒干,而没有经过烘干等处理,另外从采摘地上也有讲究,主要采用的是农户+工厂形式。
枸杞养身滋补的功效
枸杞子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A1、B1、B2、C等钙、铁等健康眼睛的必需营养,故擅长明目,所以俗称“明眼子”。历代医家治疗肝血不足、肾阴亏虚引起的视物昏花和夜盲症,常常使用枸杞子。著名方剂杞菊地黄丸,就以枸杞子为主要药物。民间也习用枸杞子治疗慢性眼病,枸杞蒸蛋就是简便有效的食疗方。
枸杞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可以补气强精,滋补肝肾、抗衰老、止消渴、暖身体、抗肿瘤的功效。
枸杞具有降低血压、血脂和血糖的作用,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保护肝脏,抵制脂肪肝、促进肝细胞再生。
枸杞子适合所有人使用,用眼过度、老人更是不多的选择。
一天不用太多。食用100克左右就可以了。
需要注意的是,有酒味的枸杞已经变质,不可食用。
枸杞子冬季宜煮粥,夏季宜泡茶,一年四季养身滋补的好东西。
枸杞其他药效功效 1、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适应调节能力:食用枸杞子可以扶正固本和扶正怯邪,不但增强机体功能,促进健康恢复,而且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抵御病邪的侵害。增强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适应能力; 2、具有抗癌作用:枸杞子对癌细胞的生成和扩散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代实验和临床应用的结果表明,枸杞叶代茶常饮,能显著提高和改善老人、体弱多病者和肿瘤病人的免疫功能和生理功能,具有强壮肌体和延缓衰老的作用。对癌症患者配合化疗,有减轻毒副作用,防止白血球减少,调节免疫功能等疗效。试验研究发现:枸杞片中含有的微量元素锗有明显抑制癌细胞的作用,可使癌细胞完全破裂,抑制率达100%;小编导读:乳腺癌是女性排名第一的常见恶性肿瘤。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是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
乳腺癌影响因素
1. 内源性或外源性雌激素的长期刺激:雌激素的活性对乳癌的发生有重要作用。月经过早来潮(小于12岁)或绝经晚(迟于55岁),未生育,晚育(第一胎在35岁以后)或生育后不哺乳,乳癌的发生率较高。
2. 病毒:致癌性RNA病毒可能与乳腺癌相关。
3. 乳腺非典型增生:有乳腺导管和小叶非典型增生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
4. 遗传和家族史:乳癌在家族中的多发性也在统计中获得证实。具有乳腺癌家族史(一级直系亲属患乳腺癌)的女性,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是一般人群的2-3倍。
5. 营养因素:高脂物质摄入过多与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6. 放射线:接受高水平电离辐射,尤其是因其他疾病使胸部接受过多放射线照射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
临床表现
1. 乳房肿块: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表现。
2. 乳头改变:乳头溢液多为良性改变,但对50岁以上,有单侧乳头溢液者应警惕发生乳癌的可能性;乳头凹陷;乳头瘙痒、脱屑、糜烂、溃疡、结痂等湿疹样改变常为乳腺佩吉特病(Paget病)的临床表现。
3. 乳房皮肤及轮廓改变:肿瘤侵犯皮肤的Cooper韧带,可形成“酒窝征”;肿瘤细胞堵塞皮下毛细淋巴管,造成皮肤水肿,而毛囊处凹陷形成“橘皮征”;当皮肤广泛受侵时,可在表皮形成多数坚硬小结节或小条索,甚至融合成片,如病变延伸至背部和对侧胸壁可限制呼吸,形成铠甲状癌;炎性乳腺癌会出现乳房明显增大,皮肤充血红肿、局部皮温增高;另外,晚期乳腺癌会出现皮肤破溃形成癌性溃疡。
4. 淋巴结肿大:同侧腋窝淋巴结可肿大,晚期乳腺癌可向对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引起肿大;另外有些情况下还可触到同侧和或对侧锁骨上肿大淋巴结。
鉴别诊断
1. 乳腺纤维腺瘤:常见于青年妇女,肿瘤大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活动度大,发展缓慢。对于40岁以上的女性不要轻易诊断为纤维腺瘤,必须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
2. 乳腺囊性增生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特点是乳房胀痛、肿块可呈周期性,与月经周期有关。
3.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乳腺组织的无菌性炎症。临床上60%以上呈急性炎症表现,肿块大时皮肤可呈橘皮样改变。40%的病人开始即为慢性炎症,表现为乳晕旁肿块,边界不清,可有皮肤粘连和乳头凹陷。
4. 乳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所致乳腺组织的慢性炎症。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病程较长,发展缓慢。局部表现为乳房内肿块,肿块质硬偏韧,部分区域可有囊性感。肿块边界有时不清楚,活动度可受限,可有疼痛,但无周期性。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一直是乳腺癌主要的治疗手段。目前的手术方式正在朝着缩小切除范围的方向发展。包括保乳术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1)保乳术:可手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具有安全切缘的保乳术加术后放疗,疗效与全乳切除相当,但患者形体良好,患者本人和家人的生活质量大不一样,治疗指南并不强调一定要保乳,但医生应该提供患者和家人选择保留乳房的机会。针对局部肿瘤较大的患者还可以进行新辅助化疗后使肿瘤降期保乳。
2)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以往乳腺癌手术,在切除乳房的同时或即使保留乳房,都要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如果前哨淋巴结没有转移,就可以不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前哨淋巴结活检预测腋窝淋巴结阳性的准确率可达90-98%,而假阴性率可以控制在5-10%,同时由于手术创伤小,术后上肢水肿的发生率<1%,目前在美国已经成为常规的处理。
放疗
乳腺癌术后的辅助放疗的适应证及治疗原则如下:
1)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辅助放疗。照射部位:胸壁和锁骨上下淋巴结区域:所有患者;腋窝:腋窝淋巴结未清扫或清扫不彻底的患者;内乳:不做常规放疗。
2)乳腺癌保乳术后的辅助放疗:所有保乳手术患者,包括浸润性癌、原位癌早期浸润和原位癌的患者,均应予术后放疗。但对于年龄≥70岁,T1N0M0且ER阳性的患者可考虑术后单纯内分泌治疗,不做术后放疗。照射部位:全乳腺:所有患者;锁骨上下区:T3、T4患者或腋窝淋巴结转移数≥4个的患者;腋窝:腋窝淋巴结未清扫或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未做腋窝清扫的患者;内乳:不做常规放疗。
化疗
乳腺癌的化疗药物从20世纪70年代的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氟尿嘧啶,到80年代的蒽环类药物阿霉素、表阿霉素,再到90年代的紫杉类药物紫杉醇、多西紫杉醇的问世,已经成为乳腺癌治疗中重要的治疗方式,无论在乳腺癌的术前新辅助、术后的辅助治疗还是复发转移患者的解救治疗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目前蒽环类和紫杉类仍然是乳腺癌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两大类药。其他常用乳腺癌化疗药物还有:长春瑞滨、吉西他滨、卡培他滨、铂类、烷化剂、氨甲喋呤等。
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是肿瘤内分泌治疗中研究历史最久、最成熟,也是最有成效的。最主要的包括雌激素拮抗剂(如三苯氧胺)和芳香化酶抑制剂(现在常用的为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如来曲唑、阿那曲唑和依西美坦)。三苯氧胺既可以应用在绝经前女性也可以应用在绝经后的女性,但对于绝经后的女性,芳香化酶抑制剂的疗效更好。另外还有可以代替手术和放疗的药物去势药物(如诺雷德),在绝经前(包括围绝经期)的患者应用或与三苯氧胺、芳香化酶抑制剂联用。
分子靶向治疗
人类的基因组计划的研究成果给肿瘤分子诊断和分子靶向治疗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人类可以在分子水平上设计针对不同靶点的新型药物。针对乳腺癌的靶向药物主要包括以HER受体家族为靶点的药物(如曲妥珠单抗/赫赛汀、拉帕替尼等)和血管生成抑制剂(贝伐单抗/阿瓦斯汀)已在临床应用,其他一些靶点的药物如针对RAS家族、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泛素-蛋白酶通路等的药物还在临床研究阶段。2002年就在我国上市的赫赛汀(曲妥珠单抗)是乳腺癌治疗领域的第一个分子靶向药物,也是目前在中国乳腺癌治疗中应用最广的一个靶向药物,其应用适应证是HER2阳性的患者(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HER2表达被评为+++,或FISH检查阳性者
通过了解乳腺癌的形成原因和疾病表现,以及治疗方法能让女性朋友更好的应对此类疾病,以至于能以较好的心态去面对,只有心里上战胜疾病,才能更好的预防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