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中医养生 >> 中医常识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深睡眠不足,睡眠不足
2017-04-11阅读:9784 学员编辑 收藏
一、深睡眠不足1小时的危害
二、深睡眠时间与精神状态有必然联系吗
三、成年人睡眠时间是多少

深睡眠不足1小时的危害

1、深睡眠不足1小时的危害

使人愚钝。睡眠对于一个人的思维和学习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缺乏睡眠从多方面影响着人的认识过程。首先,睡眠不足可损害人的注意力,警觉性,专注性,推理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可导致你的学习效率变低。睡眠不足可导致抑郁症,随着时间的推移,睡眠不足和睡眠障碍可导致抑郁症的生成。失眠与抑郁症有着必不可分的关联。据一项07年对于1万人的调查显示,那些患有失眠的人发展成为抑郁症的机率比那些没有失眠的人高达五倍之多。实际上,失眠往往是抑郁症的先兆之一。

深睡眠不足1小时的危害

2、对我们来说几点睡午觉最好呢

一般人都认为中午只要睡了,就能达到舒缓疲劳效果。然而专家分析,人们最容易入睡的时间是在早上起床后8小时或是晚上睡觉前8小时,大概是在中午1点钟左右。因为这个时候人的警觉处于自然下降期,经过一个上午的工作学习会感到疲惫,此时午睡身体会得到很好的精神,以便恢复精力。睡前不要吃太油腻的东西,也不要吃得太饱,因为油腻会增加血黏稠度,加重冠状动脉病变,过饱会加重胃消化负担。另外,睡醒之后可以喝杯水,以补充血容量,稀释血液黏稠度,然后可以进行一些散步类的轻度活动。理想的午休方式是在安静避光的地方侧卧。如果条件不能回家午睡,可以尽可能地在桌子上躺着午睡,而不要趴着桌子午睡。

3、午睡的禁忌

忌人人都需要午睡。午睡也不是人人都需要,只要身体好,夜间睡眠充足者,不午睡一般不会影响身体健康。但是,对于脑力劳动者、大中小学生、体弱多病者或老人,午睡是十分必要的。忌午睡时间越长越好。午睡时间以半小时至一小时为宜,睡多了由于进入深睡眠,醒来后会感到很不舒服。忌随遇而安乱午睡。午睡不能随便在走廊下、树荫下、草地上、水泥地面上就地躺下就睡,也不要在穿堂风或风口处午睡。因为人在睡眠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减退,重者受凉感冒,轻者醒后身体不适。忌坐着或趴着打盹。

深睡眠时间与精神状态有必然联系吗

在深睡眠期,人的大脑皮层细胞处于充分休息状态,对稳定情绪、平衡心态、恢复精力极为重要。同时,人体内可以产生许多抗体,增强抗病能力。研究表明,刚开始入正常的睡眠由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REM)两部分组成,NREM部分根据脑电波成分的不同又可分为4个阶段,前两个阶段为浅睡眠阶段,约占总睡眠时间的50%左右,后两阶段为深睡眠阶段,约占总睡眠时间的25%左右,剩下的大约25%的时间就是快速眼动睡眠时间了。

深睡眠不足1小时的危害

如果正常作息、睡眠也还算正常,10:30左右睡觉,睡足8个小时,那么深睡眠时间为2小时。深睡眠期分布最多的时间段大概在凌晨2、3点左右,在这之前入睡基本都能保证比较充足的深度睡眠(前提是不是经常这个点入睡),3、4点之后入睡,REM期睡眠会占绝大多数(主要表现为做梦),则无论之后睡多长时间,深睡眠时间都是不足的。睡的3个小时十分重要。

成年人睡眠时间是多少

60岁以上老年人:每天睡5.5~7小时。老人应在每晚12点前睡觉,晚上睡觉的时间有7小时,甚至5.5小时就够了。阿尔茨海默氏症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每晚睡眠限制在7小时以内的老人,大脑衰老可推迟2年。而长期睡眠超过7小时或睡眠不足都会导致注意力变差,甚至出现老年痴呆,增加早亡风险。建议:老人最常见的睡眠问题是多梦和失眠。

深睡眠不足1小时的危害

30~60岁成年人:每天睡7小时左右。成年男子需要6.49小时睡眠时间,妇女需要7.5小时左右,并应保证晚上10点到早晨5点的“优质睡眠时间”。睡眠不到7小时的男性,比睡7~8小时的男性死亡可能性高出26%,女性高出21%;睡眠超过8小时的男性,比睡7~8小时的男性死亡可能性高出24%,女性高出17%。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