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中医养生 >> 中医常识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咀嚼肌大怎么办,咀嚼肌大
2017-07-21阅读:10169 学员编辑 收藏
一、咀嚼肌大怎么办
二、如何预防咀嚼肌感染
三、咬肌切除术注意事项

咀嚼肌大怎么办

1、咀嚼肌大怎么办

多食高钾质食物

钾质可以促进体内代谢功能,排除因为不当饮食或生活习惯所产生的脸部肿胀问题。高纤维质的海藻类、菠菜、豆腐、豆干及青菜水果,都是瘦脸的必要食物。

热敷咀嚼肌

用热毛巾敷咀嚼肌处5分钟,然后再咀嚼肌处画圈按摩几下,目的是软化咀嚼肌。坚持两三个月会看出效果。

按摩咀嚼肌

脸部保持微笑的姿势,直到感觉面部肌肉有酸痛感,然后尽可能的长大嘴巴,感觉面部肌肉拉紧。最后除大拇指外的四指按在咀嚼肌处,向外画圈3-5下。

2、咀嚼肌大原因

人体咀嚼肌包括咀嚼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等,所以咀嚼肌肥大的发生一般又认为与人咀嚼习惯和饮食习惯有关。如饮食中经常吃硬的食物或有吃零食、吃口香糖习惯有关。

咀嚼肌肥大与遗传因素有关,事实上从临床上看确有家族性咀嚼肌肥大的现象。咀嚼肌大怎么办

咀嚼肌肥大的原因多伴有下颌角肥大、下颌角外翻等情况发生,所以临床上又将咀嚼肌肥大称为下颌角肥大或咀嚼肌良性肥大。

3、咀嚼肌大检查

嚼肌下颌角良性肥大是东方人群中常见的颜面畸形。这类人群的面型常呈风字形、用字形。面下1/3明显宽大。重度者下颌角向后、向下突出,有的伴有面下1/3短小。患者咬合时可见或触及明显肥厚隆起的嚼肌条索。大多数为双侧发病,少数为单侧。双侧者亦常见左右不对称,而单侧者不对称则非常明显。多数患者无明显不适。

如何预防咀嚼肌感染

咀嚼肌间隙感染是指咀嚼肌间隙的化脓性感染,主要以嚼肌为中心的急性炎性红肿、跳痛、压痛,红肿范围上方超过颧弓,下方达颌下,前到颊部,后至颌后区。深压迫有凹陷性水肿,不易扪到波动感,有严重开口受限。咀嚼肌大怎么办

用粗针从红肿中心穿刺,当针尖达骨面时回抽并缓慢退针即可抽到少许粘稠脓液。病人高烧。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白细胞比例增大。

颞下间隙位置深在、隐蔽,故感染发生时外观表现常不明显,仔细检查可发现颧弓上、下及下颌支后方微肿,有深压痛,伴有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但颞下间隙感染时常存在相邻间隙的感染,因此可伴有颞部、腮腺咀嚼肌区、颊部和口内上颌结节区的肿胀,以及出现该合并间隙感染的相应症状。

咀嚼肌间隙蜂窝组织炎时除全身应用抗生素外,局部可和物理疗法或外敷中药;一旦脓肿形成应及时引流。咀嚼肌间隙脓肿切开引流的途径,虽可从口内翼下颌皱襞稍外侧切开,分离进入脓腔腔引流,但因引流口常在脓腔之前上份,体位引流不畅,炎症不易控制,发生边缘性骨髓炎的机会也相应增加。

咀嚼肌间隙感染缓解或被控制后,应及早对引感染之病灶牙进行治疗或拔除。

咬肌切除术注意事项

做切除咬肌手术前还要注意避开月经期和在手术前增加营养,有助于增加手术的成功率,以避免术中出血太过多或手术后容易出血、感染、血肿、术后肿胀明显,而伤口愈合时间延长。

同时由于手术的切口选择在口内,因此术前要注意彻底的消毒减少细菌降低,进而来降低术手术后的感染率。而且咬肌去除时应该去除咬肌的内侧,如此一来避免伤及面神经的下颌缘支。当然咬肌的切除量要根据术前我们检查的情况而定。咀嚼肌大怎么办

咬肌切除术后注意事项:术后10天左右明显的肿胀已基本消退。对于手术的反应不同个体是有明显差异的,一般术后3天时肿胀最为明显,然后肿胀逐渐消退。术后一般禁食2天,应用抗生素、止血药和足量的生理需要量的液体。术后会出现暂时性的张口困难,一般不要特意进行张大口练习。术后一个月内尽量避免刺激性饮食和硬的饮食。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