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食疗养生 >> 禁忌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月经期饮食,经期饮食禁忌,孕期保健
2017-10-05阅读:9742 学员编辑 收藏

文章目录

一、来了月经不能吃什么
1. 来了月经不能吃凉性水果
2. 来了月经不能吃辛辣食物
3. 来了月经不能吃海鲜产品
4. 来了月经不能吃油炸食物
5. 来了月经不能喝浓茶
6. 来了月经不能喝汽水
二、月经期间的食疗食谱
三、月经期间的注意事项

来了月经不能吃什么

1、来了月经不能吃凉性水果

很多女生夏天都喜欢抱着一个冰冻的大西瓜,这可是生理期的大忌,西瓜本性凉,再加上冰冻后的西瓜更是性凉,虽然能让女生贪一时之快,但是日后的副作用更是不能轻视。另外还有梨子,橘子,柚子等偏寒凉的水果,建议经期过后再食用。

来了月经不能吃什么

2、来了月经不能吃辛辣食物

过于辛辣的食物,易让体内的水平受到刺激,让体内的血液流动过快,刺激子宫内膜,这些都易造成痛经,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女生在生理期吃完辛辣食物易痛经的原因。

3、来了月经不能吃海鲜产品

对于很多不是长期食用海鲜的女性朋友,不要轻易在这个时间段食用海鲜,如果身体体质差,抵抗力差的女生,很容易在这个时候出现一些不适症状,为此建议是,可以适度忌口,特别是对于一些生猛海鲜。

4、来了月经不能吃油炸食物

对处于月经期的女性而言,油炸食物更是一大有害食物。受体内分泌的黄体酮影响,经期女性皮脂分泌增多,皮肤油腻,同时毛细管扩张,皮肤也会变得异常敏感。在月经期进食油炸食物,增加了皮肤的负担,容易出现粉剌、痤疮、毛囊炎等皮肤问题。由于经期脂肪和水的代谢减慢,此时吃油炸食品,脂肪还容易在体内囤积。

来了月经不能吃什么

5、来了月经不能喝浓茶

月经期间,女性的失血量很大,贫血也常常伴随而至。改善贫血症状,就需要及时补充各种含有铁元素的食物。但是浓茶中含有的鞣酸与铁结合之后,会产生沉淀,影响铁的吸收,导致身体因不能及时补充铁元素而加重贫血症状。

此外,浓茶含咖啡因较高,能刺激神经和心血管,容易导致痛经、经期延长或出血过多。

6、来了月经不能喝汽水

汽水中含有大量的磷酸盐,同铁元素结合后会产生化学反应,影响铁的吸收。因此,在月经期间喝汽水,会容易出现经期乏力,疲惫,精神不振等情况,甚至会痛经的现象。除了影响月经之外,汽水中含有大量的碳酸氢钠,与胃液中和后会降低胃酸的消化能力和杀菌作用,影响食欲。

月经期间的食疗食谱

1、益母草大枣汤:准备好大枣20颗,益母草和红糖各10g,与清水一起熬煮成饮汤,每天早晚各饮一杯。适宜于经期受寒所致月经后延,月经过少等症 。

2、益母草鸡蛋汤:准备好两个鸡蛋和30g益母草,把鸡蛋清洗干净,与益母草一起加清水吃煮熟熬成汤,蛋熟后去壳再煮上20分钟左右,吃蛋饮汤。适宜于瘀血阻滞所致的月经过少,月经后延症。

3、羊肉生姜当归汤:取当归和生姜各10g,羊肉片100g,准备好材料后放入锅中,加上清水一起熬煮,煮好后加上盐等调味品调味,饮汤食肉。适宜于月经后延、量少、腹冷痛等症。

来了月经不能吃什么

4、米醋豆腐汤:准备好200g米醋和250g豆腐,一同煮熟,在每日中餐前食用,1次要吃完。适宜于经期过短、血色深红、量多的壮实女性。

月经期间的注意事项

1、天气冷时注意身体保暖,避免凉刺激,如不坐在凉地方,不用凉水洗浴,不吃凉食或喝冷饮等,经期切不可洗冷水浴。

2、正确使用经期卫生用品,当卫生巾使外阴发生发痒、不适或异味时,应马上停止使用,另选其他品牌。

3、经期由于子宫内膜在月经期有无数个小伤口,宫颈口也张开着,最好不要坐浴。

4、月经期勤换卫生巾,每天用温热水清洗外阴,最好采用淋浴。用盆洗时要做到“一人一盆一巾一汤”,阴部要与脚部分开清洗。

5、出现经期紧张症状时吃低盐饮食,适当减少乳品和甜食,增加纤维素摄取量,多吃瘦肉、全麦、荞麦、大麦及深绿叶蔬菜等有助于缓解情绪、消除水肿和乳房胀痛及减轻疲劳的食物。

6、小腹不适可做局部热敷,或做环状按摩。不做体力过于劳累的工作、娱乐活动或剧烈运动,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